开个书院混饭吃(18)

作者:燕堂 阅读记录

拆台

冬日里的书院,阳光照在高大的梧桐树上,透过光秃秃的枝桠,斑斑驳驳地洒在甬路上,青山堂里传出一阵阵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

风还是有些凉,林若阳缩了一下肩,一边走,一边给自己打气:你一定能行!

前两天,有一个姓周的举人透露过一点儿可以教书的意思,但她最近事儿多,一时间没顾上。听说周举人每日早上都会跟几个士子相约着,一块儿去清泉亭读书、谈文。

林若阳想:嗯,就从他开始吧。

林若阳到清泉亭时,周举人几个人正在为一篇文章吵得面红耳赤。看到林若阳时,都有些尴尬地停了口。

周举人朝林若阳抱了一下拳:“叫林姑娘见笑了。”

林若阳抱拳还礼:“几位先生高才,那里说得上见笑。在下正想跟几位请教一下这文章之道呢。”

“哪里,哪里。”周举上嘴上谦虚着,笑容里却带着微微的得色,“林姑娘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那就多谢指教了。”林若阳微微躬身,“只是在下还有个不情之请,在书院里,还请大家称呼在下为林先生。不是我不自量力,想要做各位的先生,这只是对一种活计、营生的称谓,我如今不是在学堂里教孩子们算学,当先生嘛,再说了,我穿着男装,如此称呼也方便一些。”

“好说,好说,林姑娘,啊不,林先生请。”周举人将林若阳让进了亭子里。

亭子中间有一石桌,桌上放了一壶茶,还有一碟点心。

这些举人虽说落魄,那只是相对于京城里的有钱人来说的,毕竟能读书,并且考中举人的,家里也不会太穷。

他们之所以住在这里,一是因为京城里房租贵,并且清静一些的房子不好找,而会试落第,等到下一次会试,中间有三年的时间,时间长了,开销是很大的。

“简薄了些,还请林姑……林先生莫见怪。”周举人也不用小厮,亲手替林若阳倒了一杯茶。

林若阳笑道:“哪里,哪里,你们出门在外,自然比不上在家里便宜。我家的丫头做了些小食,还望各位不要嫌弃粗陋。”

说着,她将提盒打开,端出来一碟牛肉干,一碟花生酥。

众人尝了,都说好吃,林若阳又问了他们一些文章上的事,关于破题、承题、起股、经义、立论等等,都有涉及。

众人跟林若阳一番交谈,没想到她虽不考科举,但对文章还是很有几分见地的。

周举人不由拱手夸赞道:“林先生若参加大比,哪里还有吾等立足之地!”

“周先生过誉了,”林若阳拱手,“我不过是跟着爹爹学了一点皮毛。我也是为了开好书院,才来众位面前献丑的。是这样,我有件事情一直难以决断。还请各位不吝赐教,给我出出主意。”

刚才的小点心味道很好,众人吃得很满意,刚才的谈话也很愉快。在这种其乐融融的情况下,林若阳请求大家提些建议,众人都非常乐意帮忙。

“林先生请说。”

“是这样啊,如今咱们书院住了不少人,大家都是有功名的读书人,我就想着能否办一个文会。”

“文会咱们不是经常办吗?”众人道。

林若阳:“我说的这个文会跟普通文会有些不同。除了平日里大家一起聚会,谈论诗词、文章外,每隔一段日子,将大家经常讨论或者是疑惑难道的问题拿出来,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论辩。得出的结果或者是精彩的论点,编成书册,流传于世。过一阵子呢,书院会招一些开过蒙的童生还有秀才,文会里的人可以给他们讲学,等教一段日子后,让各自的学生分正反方论辩。当然了,给学生讲学是自愿的,并且每讲一堂课,我也会给束脩。不知大家觉得我这个主意怎样?”

“这个主意倒是新鲜。”众人互相讨论着。

“文会办了不少,但是分成正反两派互相论辩倒是从来没有过。”

“并且还要教出学生来接着论辩,这就更新鲜了。”

“偶尔去教教书,也算是读书人的风雅事。”

“对对对,又不是为了糊口,为五斗米而折腰。”

不少人都动心了,围着林若阳问这问那。

桓仪来时看到的就是这副其乐融融的画面。

亭子中间,石桌上的牛肉干儿,他一眼就认出了是林若阳的手笔,因为昨天他那里也有过一盘儿。

“我说呢,昨天的牛肉干儿就那么几条。原来是拿到这里借花献佛了。”

林若阳没想到桓仪会来。尴尬地冲他笑了笑:“这怎么叫借花献佛?又不是别人做来送给我的。”

昨天他问牛肉干儿怎么就这么点儿,林若阳跟他说,去晚了只买到了一点儿牛肉。原来不是没买到肉,而是挪到这里来了,这不是借花献佛是什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