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贪官的求生日常(穿书)+番外(66)

作者:叶叶也y 阅读记录

也由此,皇后娘娘成为西秦有史以来第一位受万民真正敬仰的贤后,就连皇帝都亲赐她“太平国母”的称号。

因为兰妃娘娘母子一事,常人都认为现任皇后娘娘是西秦女子、更甚是九州女子典范,可世上并非只有平常人。

比如男主,再比如男二,甚至是逐渐长大的小皇子。

兰妃入宫之前,皇后是育有一子的,不过未过周岁便夭折,皇帝伤感之际打破九州礼法“皇子未成年不能封爵”的规定,执意追封这位皇子为佑德太子。

当时朝野那些思想禁锢的老头,本想引经据典、搬出那一套“圣君应该怎么怎么,不应怎么怎么”的长篇大论,奈何皇后武将世家的身份,只能作罢。

又不是活得不耐烦了,人家亲父是手握二十万重兵的定边公;弟弟肩抗无数实打实的军功,曾踏平大赵十万边城军,签订霸王条约,年纪轻轻被皇帝封为卫国将军,加上他们心知肚明皇帝站在哪边,权衡之下果断闭嘴。

所谓死忠谏言,那也要建立在势均力敌或者“柿子专挑软的捏”的基础上,这种鸡蛋碰石头的事,那些成了精的老狐狸才不会做。

对于庙堂这些弯弯绕绕,普通老百姓自然不知,他们只会觉得帝后感情真好,茶余饭后为那位小皇子哀恸祈祷云云,日常生活并不会受到干扰。

但这种表象没持续多久,随着兰妃入宫,日理万机的年轻帝王从此不早朝,专赐椒房独宠,汤泉沐浴,宛如神仙眷侣,日日笙歌,夜夜交欢。

起初百官只觉得不像话,碍于这是皇帝私事,皇后也未发声,再联系到国泰民安,权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皇帝新鲜劲过了便是。

但不足半年,皇帝直接罢黜早朝,连兰芳殿都不出了。

从某种性质上来说,这跟昏君有什么区别?

拒大梁某些不可言传的消息,除了烂泥扶不上墙的北燕和南齐,新君登基一直在厉兵秣马,国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强,原本大梁是九州最强的,若是皇帝再这么下去,被东赵超越岂不是一朝一夕了?

这可不行啊!

追封太子一事,看着打破教义礼法,说白了也牵扯不到他们根本的利益,若是让丧心病狂、只知道扩展疆土的东赵强大起来,别说阶下囚,连小命能不能保住都是问题。

于是乎,朝野不管政见立场是否对立,纷纷编造各种“兰妃半年无所出不能给皇室开枝散叶”“兰妃祸国殃民”之类的理由,上书恳求皇帝把兰妃送出宫。

舆论逼迫下,有激进老臣血溅金銮殿,无奈之下,皇帝妥协冷落兰妃足有一年之久。

那些老臣这才满意。

一年后,兰妃诞下皇帝千盼万盼的小皇子,恰逢皇后再度生完公主,本以为兰妃会重获恩宠,却不想生产之时因大出血香消玉殒。

不懂的人,会觉得是兰妃无福,可那些常年专注各种争斗的老狐狸,真会这么想吗?

试问哪个正妻会心平气和看着自己的夫君,对小妾母子的喜爱程度超越自己、然后为了扶小妾上位随时都会把自己从高位上踹下去?

而且,兰妃母子的倒霉怎么那么凑巧,一个即将临盆的妃子好死不死就被另一个盛宠之际的妃子给刺激难产了,她的孩子还由此得了隐疾,即便是九死一生抢回一条命,这辈子也只能平平无奇在轮椅上过完一生了。

再说,兰妃受刺激一事虽然看似合情合理,却根本经不起推敲,那名侍女早不死晚不死,非要在皇帝跟前告完状再死,那位受宠的妃子就算再嚣张,也不至于没脑子的去惹一个被皇帝放在心尖上、即将要临盆的妃子吧?

这些千丝万缕当真如表象那般,只是凑巧吗?

“吁——”

蓦地一道勒马声,直接打断了容涣玉了的思绪。

“抱歉公子,前方有闹事者,属下这便掉头。”外间随从的汇报传入,容涣玉沉吟片刻,拿过一旁的帷帽戴好,“罢了,随我下去看看。”

“是。”随从知晓自家公子的脾性,并未有其他言语,恭敬开门迎人而出。

无视周际不断传来的眼神,他负手驻足转身,略过一旁外观恢弘气派、呈三层样式的阁楼,目色在正门上方龙飞凤舞、用烫金雕刻的“荣慈堂”匾额上一顿。

“知柔姐姐,今日若是不教训教训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死丫头,我们公主府的脸面以后该往哪放?”

随着一道娇斥,他收回冷凝,看向右前方似有犹豫、却满是愤愤不平的红衣女子。

注意到红衣女子的名字,站在她对面的少女直接没绷住给笑出声来。

容涣玉认得那位看似弱势、浑身都散发张扬的少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