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三千里(269)

作者:慕君年 阅读记录

周澶错了,他能左右的只是京城这一片天,刘湛已经在北疆占据一席之地!

甚至周澶自己也没发现,他对刘湛的固有印象还停留在那个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小将。

他还以为自己依旧能左右那小将的生死,即便刘湛已经戴上金漆梁冠也没有让周澶警醒。

方寿亭一语点醒的不只是周澶,还有朝中百官,一名手中有十万大军的藩镇将军,如何奈何得了他?

百官议论纷纷,面露严肃。

文帝反倒是十分淡定,心道不就是一个县城至于这么紧张,由始至终文帝都没明白朝臣的顾虑。

“大丞相现在还是坚持收回齐云将军的兵权吗?”方寿亭看向周澶。

周澶面色铁青。

那边赵恒甫偷偷看了一眼刘同新,见刘同新脸色发白显然也是吓住了。

赵恒甫在心里长叹了一口气,心道自己还是小瞧了这名外孙。

这时有大臣站出来。“即便动不了齐云将军,陛下也该下诏斥责一二,还有那禾仓县可命北军接管,让齐云将军退回齐云山上。”

此计也算是给了周澶一个台阶,大臣们纷纷附和都认为此计可行。

之后圣旨到达晋阳。

一切都在刘湛的意料之中。

这份只差没指着他鼻子骂的圣旨于刘湛而言不痛不痒。

“实不相瞒,齐云山荒蛮贫困,打下禾仓后本将军支不起粮饷,麾下士兵闹着不给粮饷就不撤出禾仓县,这才拖到现在。”刘湛随口胡诌。

“本将军也想立即向陛下递送捷报,这不出了这样的事觉得丢脸,这才拖延至今,若李大人不信,可以前去禾仓县验证。”

刘湛一番长吁短叹倒把那宣旨的钦差说住了。

宣旨的李大人不过是吏部一个七品的小官,此番前来是奉旨骂人的,结果齐云将军反倒问他要粮,拐着弯的说朝廷抠门。

李大人脸上乍红乍白,满肚子骂人的腹稿,也在刘湛一口一句没粮,朝廷从不给粮百姓穷齐云军穷中噎得自己内伤。

刘湛皮笑肉不笑的把人送出衙门。

李大人只逗留了一天,第二天便启程回京,他看到沿途的良田绵延不绝,虽然雪还没化,但是也能想象这些良田丰收的景象,齐云将军却说齐云山荒蛮贫困?

当他沿路返回,只见沿途大批流民北上,他甚是惊讶差人去问,才知道刘湛竟然给流民免税两年,还有各种落户政策。

李大人返回京城将沿途所见与亲友分享,一时引来世家啧啧称奇难以理解。

这些话很快传到了方寿亭耳里。

“爷爷,您说这刘湛是不是傻子?他给流民落户倒也罢了,竟然免税两年,听说还禁了苛捐杂税,底下的人吃什么?靠什么给他卖命?我看啊,这齐云将军很快就要自取灭亡了。”

方寿亭捋着胡子面色沉黯。“糊涂。”

他斥责的是自己的长孙,会错意的方氏长孙骂刘湛骂得更起劲了。

四月的齐云山春耕如火如荼。

今年回归的流民全部安排在芙蓉坪顶到禾仓县城一带,宋凤林规划了几十处新村,每处新村都设有瞭望塔烽火台,并规定每户出一壮丁为民兵轮番值守。

刘湛的骑兵每隔一日都会在禾仓县和卢丰县交界的地方溜达,一是训练,二是震慑。

驻扎在卢丰县的苏和克吓得闭城不出,他向周边燕国贵族求援,却无一人回应,如今只能固守等他父亲带兵南下。

如此到了五月,这段时间刘湛没等来燕兵到是等来了楚兵。

周随率领一万骑兵与刘湛叫阵。

“陛下下旨命本将军接管禾仓县,你们还不速速退出!”周随拿着最新的圣旨前来收禾仓县,满脸胜券在握。

曹壮也率领一万骑兵与他对峙,森冷的陌刀在他手中翻着刀花。“老子打的城你说要便要?上将军以为这是小孩家家分糖果吗?”

“本将军有圣旨,你谁老几,让你们将军亲自出来。”周随面色冷硬。

曹壮骑着骏马来回踱步像是逗猴一般的看周随。“咱们齐云军的规矩,你须得打得过我方有资格见我们将军。”

“目无王法,以下犯上,你们齐云军这是要造反吗?”周随气得不轻。

曹壮玩着手中的陌刀。“我们将军说了,要造反也是大丞相先造反轮不到咱们。”

“好啊,你们这是要本将军来硬的?”周随气得失了理智,旁边的副将不住的暗示他别冲动。

“上将军以为我们齐云军这一万精锐是摆设?”曹壮哈哈大笑。“上将军想要城池何不自己打去,成日惦记着别人的东西,你不害臊我们都替你脸红。”

“你!你!!”周随几近狂躁。

这一个多月来他不知道来要了多少次,刘湛总能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羞辱他,现在更是直接摆出精锐,摆明了不将他放在眼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