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剧院之王(4)

这个半个文盲加法盲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他觉得自己就是借钱给人帮帮忙,顺便收点儿利息,是在做好事。

甚至,如果对方觉得利息太高,他也不介意把年利率从百分之六十降到百分之五十、或者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三十也行;如果有欠债人一时还不上钱,他还会好心地给人办理延期;遇到实在困难的欠债人,给对方免个几十块几百块,也未尝不可。

之后,也不知道是其他高利贷者的赫赫威名,间接帮了福尔曼先生一把,还是福尔曼先生真的是天生自带狗屎运。总之,欠他钱的那些人居然少有不还钱的,只要家里有了余钱,都会赶紧地跑过来,连本带利地把钱还上,还对他感恩戴德。

于是,他一来二去居然攒下不少家业。

等好几年后,政府开始普法,重点讲了讲什么是高利贷,呼吁大家借钱要谨慎。

这时候,本福尔曼先生才如遭雷劈:“什么,我居然是万恶的高利贷商人?天啊!我怎么能做出这种罪恶的事情!”

他诚惶诚恐,吓得天天跑教堂忏悔:“上帝啊,宽恕我吧!”

从那以后……

他知错能改,态度坚决得和高利贷事业一刀两断,转行去开银行了。

闲话不提。

总之,在福尔曼先生天天跑教堂忏悔的时候,阿尔那阵子也在跑教堂忏悔。

两人一见如故,成了一对(心理疾病的)病友。

一老一小时常凑在一起倾诉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愧疚:“我赚的钱都是罪恶的,我怎么能这么做!我不该这么做啊。”“我怎么能认为妈妈带着弟弟妹妹一起死也算是个解脱呢?这是不对的,家人从不是负担。”

然后,两个人一起在胸前划十字,异口同声地虔诚忏悔:“上帝啊,原谅我吧。”

神父:……

也因此,阿尔对这位福尔曼先生的传奇发家经历知道得清清楚楚。

如今重回十三岁,家里一贫如洗,一家子都快饿死,想要无中生有地搞一笔钱救急很难。

毕竟,哪怕是想找人借钱,对方也会优先考虑一下他们一家的还债能力,如果还不起利息,还收不回本金,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这种买卖是绝对不能做的。

但阿尔知道,如果找这位福尔曼先生借钱的话,却不会很难。

当然,前提是先找到这个人。

作者有话要说:

PS.我写这章用了一个小时,但算本金利息算了十分钟,由此可见,学好数学是多么重要啊!

再PS.我国银行贷款年利率也才百分之四点几(具体忘了),所以,提醒大家,借贷真的要谨慎,认准正规部门,否则,太高的利息根本还不上,别看几百块几百块的,凑一起就是巨款,千万谨慎,别为一时的快乐背上巨额欠款啊!

第3章 阿尔:我又穷又丑怎么了?我还惨嘞!

在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找人并不容易。

尽管上辈子的阿尔和本福尔曼是一对交情很好的病友,彼此熟悉,还经常凑一起聊天(忏悔)。可像是一些具体的,诸如“十多年前你住哪”这样的小细节,显然是不可能在聊天中详详细细提到的。更何况,那会儿随口聊天的时候,又不知道有朝一日居然会有重生这么不科学的事发生。

所以,阿尔只能根据当年闲聊时带出来的一些细微信息,如“我那会儿特别爱吃某某店卖的小饼干”,“我家附近有一家西装定制店,别看门面小,但店里裁缝手艺特别好”这样的话,耐着性子琢磨半天,圈出一个大概的区域。

这样一来,总算不用大海捞针。

而且,等确定了大概范围,一个相对比较知名的高利贷商人自然也就会好找得多了。

但考虑到来回的路程问题,阿尔也没着急地立刻出发。

他先跑去街角的一间面包房了。

俗话说穷人家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儿都不假。

别的孩子只知道吃吃玩玩的时候,阿尔已经在这条街上跑来跑去地帮人干杂活了。所以,面包房的店员是认识他的,这会儿见他在店门口徘徊,就没忍住问了一句:“阿尔,你在这儿做什么?”

这个店员是意大利移民,说话的口音,总带着西西里岛方言那种叽哩呼噜的味道。

阿尔立刻精明地用同样的方言巧妙套近乎,又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捂着小肚子:“我想要点儿吃的,一个面包,半个……最便宜的,剩的也行。”

虽然在异国他乡听到乡音让人觉得亲切……

但店员还是有点儿迟疑:“可你,你又没钱!”

若是正常的十三岁孩子这时候大概就无计可施地退却了。

但上辈子全家死光,一直孤身一人,在社会上艰难求存、摸爬滚打的阿尔却从不知‘放弃‘这个单词怎么写,而且他的脸皮也早磨练得足够厚了。

向家小十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