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农女持家(973)

作者:你自己想吧 阅读记录

小厮们看着空无一人的药堂,心里也存在呢疑问。

这间济生堂是长安街上新开的医馆,因为一条每天医治人数不超过一百人为限额,而被大家沿街讨论,被广大群众所熟知。

刚开始大家都格外肯定,这个济生堂在长安街上呆的时间肯定不超过一个月。

因为长安街上可有不少的医馆,比如仁和医馆和回春堂,这些医馆不仅名声大,里面的大夫本事也大,因此在百姓心里都有着极高的份量。

原本济生堂在名气和人气上都没办法和这些老医馆相比,更何况如今这个济生堂提出了限制人数的条件。

这样一来,相必济生堂的生意更加冷淡了。

没有了生意,济生堂也就没了经济来源,但是管理药材,摆弄药材等一系列的需要出资的事情可是一样没少,如此一来,济生堂入不敷出,迟早有倒下的那一天。

刚开始济生堂开业的那段时间,确实是门可罗雀。

人们看着门前清清冷冷的济生堂,都

纷纷打赌,赌济生堂何时会倒闭。

没想到在开业后的第三天,就开始有家中贫穷,去不起仁和医馆和回春堂看病买药的人家,奔着济生堂实惠便宜的药钱去了。

刚开始进入的人们也只有寥寥几个,而且他们内心也都是忐忑不安的,毕竟济生堂是一家新开张的医馆。

大家都不清楚济生堂的背景,也不清楚医师的才能,担心会白花了钱,治不好病。

可是没想到,之后从那开始,济生堂的生意越来越好了,虽说达不到人群密集的程度,但是也比之前门可罗雀的情形好上不少。

并且去过济生堂诊治的患者,对于济生堂的评价都很好。

患者都说济生堂的大夫医术高超,几味药下肚,病情就有了很大的好转,而且药钱和医疗费也很亲民。

一传十,十传百,一时之间街道上流传着对济生堂的赞美声。

这时候有的人看着济生堂日益红火的生意,说起济生堂,都说是济生堂的东家故意使出的计谋,在外面放出每日诊断一百人的消息,故意吸引人们的眼球,好去他们医馆治病。

还有人说,如今济生堂的生意已经有蒸蒸日上的趋势了,想必再过不久,东家看到济生堂出名之后,生意转好的情况,就会将医药费也涨价。

外界对于济生堂的各种说法不一,有支持济生堂,觉得这个医馆是一个良心医馆,真心实意的为百姓考虑了。

有的人认为这个医馆就是变着花样,将医馆的名声打出去,之后就要从患者身上吸钱了。

无论外界如何传说话语,济生堂内的大夫和药童一直没做出什么回应,依旧是坚持每日医治一百人。

医治一百人后,便只出售药品,不再给人治病开方子了。

蔡文回想着在外界听到的关于济生堂的消息,想着今日来济生堂诊治的人变多了,估计大夫诊治过一百个病人,便离开了,所以大堂里才会这么冷清。

心里想着,蔡文也走到了戚国公的身前,看着戚国公严肃的面容,忙出声提议道。

“国公爷,要不然我去看看后堂有没有人?”

戚国公回头看了一眼沉睡的五个孩子,心里闪现出心疼的神色。

这都是些无父无母的孩子,每日风餐露宿过着吃了上一顿饭没下顿的日子。

不仅如此,还会受到不怀好意之人的欺负。

这一切悲剧的源头,都是因为没有家,没有父母的关心。

看着几个孩子脸上乌黑一片的伤势,戚国公又联想到了盼宜,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的盼宜虽说是有家、有父亲的人,但是小时候就被赶出了府,和没家没亲人的孤儿没什么两样。

盼宜在小时候过着什么样的日子,能不能吃的饱,冬天的时候有没有棉衣穿,有没有受到欺负……

他渴望着知道盼宜小时候的状况,却又从不敢去主动问盼宜,生怕听到什么不好的消息。

幸好现在他将他可怜的女儿认回来了,之前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已经是板上订钉的事情,无法更改了。

但是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一定会尽心尽力的照顾女儿,不让她受一点欺负,即使现在戚国府在京城的圈子里,没了之前的风光,他在朝堂上的影响力,也日益下降,地位不似往日,但是只要有他在一日,他就定会拼尽全力护的女儿周全。

戚国公想着盼宜,一时之间有些心绪难安,万般愁思涌上心头。

“国公爷?”

侯在一旁的蔡文看着戚国公失神的模样,忙轻声喊了他一声。

被蔡文的呼喊声打断了思路,戚国公稳了稳心神,平复了一下悲痛感伤的心情,方转头看向了蔡文,轻声吩咐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