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商(大清药丸)+番外(761)

作者:南方赤火 阅读记录

大清国力如此,也不能奢求太多,别把整个西北都割出去就谢天谢地。

作为回报,维克多被聘为总理衙门长期顾问,也跟着赫德一同徙驻北京。他容光焕发,穿一身的貂,身边多了一群神气活现的随从。

“以后咱们可就分居两地了。”维克多十分不舍,装腔作势地抽抽噎噎,“林小姐,我会想念你的……”

“我也会。”林玉婵真心实意地说,“尤其是在用蒸汽机制茶的时候。”

车夫和随从在催着各位洋老爷上车。林玉婵忽略维克多的熊抱请求,还是按□□惯,跟他握手。

然后笑盈盈问赫德:“La bise?”

这是何等幼稚的损人伎俩,赫德没理她,跟她握了手。他可不想再被人拿枪指一次脑袋。

赫德招手,叫过一个随从,取来个长长扁扁的盒子。

“这样东西,你也见过。我既然迁到北京,就不太适合展示在我的办公室了。林小姐,就当是临别赠礼吧。”

林玉婵打开盒子,看到一枚贵重的折扇。那上面墨汁淋漓,写着七个字:

“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是当年筹办同文馆之时,文祥赠给赫德的。扇子上的口号在现在看来已经有些过时。大清朝廷上下已经摒弃了不切实际的“制夷”愿望,改为跟列强通力合作,试图“师夷长技以自强”。

“你在我这里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赫德半开玩笑,告诫她,“我允许你将它们选择性地用在我的同胞身上。不过,不许违法哦。”

林玉婵收起扇子,抿嘴一笑。

她当然应该隆重道谢,但是心底一丝好胜的幼苗,还是倔强地伸展出了枝叶。

俗话说买定离手。她从海关学到的东西不少,以后怎么用,他就管不着啦。

“对了,”林玉婵忽然扬头,兴致勃勃地说,“既然你要回英国休假,我可不可以……”

“十盎司以内,拜托。求我带手信的名单已经写够一个笔记本了。”

看来这世上不止她一个厚脸皮。她试探问:“有个人,现在应该居住在伦敦,如果他有著作……”

赫德问:“谁?”

林玉婵深吸口气:“卡尔·马克思。”

重磅炸弹石沉大海。赫德摇摇头,没听说过:“德国佬?”

“……如果他有著作,我想买一本。如果找不到……嗯,我要欧洲最新工业产品和发明目录。”

----------------------------------------

眼看海关一群人浩浩荡荡的上车上船,林玉婵心情复杂。

将近三年前,赫德从广州调来上海,带了一船原班人马,不过二三十人。

今日再次迁徙,浩浩荡荡,前呼后拥,队伍足有百来人。

他进步得那么快。她呢?

转念一想,她初来上海时光杆一个,如今手下长期工临时工加上童工,也有那么百十人。论倍数比赫德混得厉害多了。

阿Q一下,聊以自`慰。

苏敏官懒得跟洋官寒暄,路边找个摊子坐着。

林玉婵笑眯眯凑过去,温柔捅一捅他的胳膊。

苏敏官瞥她一眼,故作不满:“我以为你把我忘了。”

“赫大人邀请我去北京海关总署做事,每个月五百两银子薪水。”林玉婵一本正经地说,“让我婉拒了,因为我要陪你呀。”

苏敏官爽朗一笑,不跟她计较这些。

“豆腐脑,咸的。”他指指桌上一碗冒热气的小吃,挑衅道,“敢不敢?”

-------------------------------------

对林玉婵这种思想开放包容四海的新世纪社会主义青年来说,咸豆腐脑当然——

能勉强咽下去了!

滞留天津第三天,俩人终于有点放开了状态,在房里呆着就总想少儿不宜,于是一早就出门吃吃吃。天津有名的小吃基本逛了个遍——除了真·狗不理家的包子,还尝了煎饼果子、炸糕、嘎巴菜、煎焖子、大梨糕、酸磨糕、豆哏儿糖、十八街麻花、还有糖堆儿——也就是糖葫芦,言情小说之必备小吃,这时候终于也打了卡,两人一人举一串,一会儿甜得嘻嘻笑,一会儿酸得皱眉头。

林玉婵觉得自己身上的肉迅速长了回来,逛街走路也没终于没那么乏力了。几天下来听戏听曲儿听相声,又观摩泥人张捏泥人儿,还看了场英式足球赛——足球运动刚刚传到天津,球员们业余得很,林玉婵觉得自己都能上场踢。

直到晚上还精神抖擞,买了套象棋回房跟苏敏官切磋,被杀个落花流水,欠了无数个姿势。

到了第七天,林玉婵终于感到久违的罪恶感。她一边啃糖葫芦,一边忧心忡忡:

“棉花应该都收获完了,也不知卖得怎么样……”

“咱们的兴瑞牌茶叶,不知道产量如何……蒸汽机千万别掉链子,小毛姑娘一个人可搞不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