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商(大清药丸)+番外(785)

作者:南方赤火 阅读记录

林玉婵心疼她的炭火钱,麻利地搭把手,帮他打水烧开,又问:“主食呢?”

苏敏官这下有点不好意思,轻声说:“周姨昨天焖的米饭,还剩半锅。”

林玉婵:“……”

他摆了个厨神的架势,心无旁骛地忙活了两个钟头,等于就煎个牛排!

真是很有工匠精神。

“阿妹,”苏敏官取手帕擦汗,专心看她拨弄青菜。白皙的手指伴着翠绿的菜叶,“江南制造局的招标,你若是问我的意见……我不支持。实在唔好意思。”

林玉婵:“哦?”

又泼冷水。不过她早就免疫了,脸一扬,等他解释。

苏敏官专心监督牛排的颜色,犹豫许久,才说:“就算造出质优价廉的国产枪炮,你觉得它的枪口会对准谁?”

林玉婵一怔。

他不忘身份,立场很鲜明。

但她随即解释道:“首先,国产军工刚刚起步,离造出媲美洋枪的军火还有十万八千里;其次,帮这间工厂打基础,不仅是为了朝廷利益。总有一天,它……它是会为全中国人民服务的。”

苏敏官看她一眼,轻声说:“这是你的美好想象。”

“就算没有国产枪炮,官军也会用进口军火去镇压民变。而且……”

林玉婵不敢再推销她的“美好想象”。但她知道,等到现在的捻乱过去,直到几十年后的义和团,这期间国内相对和平,不会再有像洪兵起义、太平天国那样的大规模兵戈。

她笑一笑,换了个轻松的语气:“往好了想,如果我能染指军火生意,日后革命之时,岂不是个助力?”

苏敏官扑哧一笑。

还说得有板有眼的。顺着他的“杞人忧天”,故意往夸张的方向演绎。

不过……也真是个挺诱人的图景。

过去的几年,他和其他大多数落难的洪门兄弟一样,专心苟着,觉得壮大自身、互相帮扶,就是现下最紧要的任务。

可自从闯京救人,和那个织就了千年的天罗地网正面相博的一刻起,他就暗下决心,那个腐烂到根的城市,他迟早要再闯一次。

大战迟早会有。也许要等到很久以后,也许他有生之年看不到。

但,真到那时,他也要做好准备。

身边的姑娘其实也和他一样。虽然她表面上对造反不是太积极,也没有什么相关的专业素养,但他能感觉到,她对有些东西的恨意和抵触,比他还深得多。

苏敏官微微一笑,俯身亲她鼻尖。

“当然是赚钱最要紧。”他松口,“你愿争取就争取,不过……”

林玉婵乐了,马上洗耳恭听。

“有什么指点?”

“指点谈不上,你竞争不过洋行的。”苏敏官不客气地指出,“我在洋行做过,凡是官府采购,他们都有专门的回扣预算,有时候多达三四成。”

洋行跟朝廷做生意——通常都是采购枪炮之类——从来都占据信息优势。官府里又有里通外国的买办。一场买卖下来,朝廷花上比市价还高的价格拿货,洋行赚钱,经手官员吃够回扣,是三赢结局。

林玉婵知他所言不假,但她随后笑了。

“这次可不是向洋人□□买炮那么简单。制造军火需要几十几百种原料,朝廷可没那个闲工夫一一去找洋商谈。”她说,“江南制造局发出文件,言明一切采购往来,都由中国商人负责接洽,正名办物,以绝洋人觊觎。”

苏敏官惊讶地看了她一眼。

这么说……朝廷要独立自强,还是下了颇大决心的。

决心从每块钢板、每根螺丝开始,都不让洋人染指。

但是,跟中国商户竞争,面临同样的问题。

他说:“别人会贿赂上官,会准备回扣。”

林玉婵无言,默默拨弄开水里的青菜,见断生,立刻用长筷子捞出来,晾在盘里,准备凉拌。

要想参与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自命清高是不行的,必要时也得做点自己讨厌的事。

但她很快又说:“容先生是江南制造局的督办,他肯定不能允许机器厂购进质量不过关的原料。我可以保证博雅选送的样品质量最高。然后再稍微活动一下关节——我是不能出面啦,不过老赵有点经验……”

她顿了顿,又腻在他身后,别有用心地补充:“如果你愿意挣点奖金的话……”

苏敏官被她呵气呵得一个战栗,笑着躲开。

“你怎么保证你的样品质量最高?”

林玉婵跑出厨房,回来时,得意地扬了扬手中几封信。

“安庆内军械所裁撤,徐寿父子暂时失业,打算到上海短居访友。我写信邀请徐建寅做博雅的临时科学顾问,请他来给原料样品把关。”

苏敏官脸色微变,忽然眉头拧了起来,扭头跑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