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商(大清药丸)+番外(795)

作者:南方赤火 阅读记录

《血腥的葛底斯堡战役:波托马克军团在本乡本土打了漂亮的一仗》

《北军狼奔豕突,“猛虎”格兰特将军已经控制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

《解放的黑奴立功?第三次温彻斯特之役上演神奇逆转》

《奴隶逃亡,种植场经济濒于瓦解,里士满内部分裂不一》

……

此外还有不少战争宣传册、征兵手册、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手抄稿、敦促南军投降的小传单……

把这些按照时间年份排好。从这些密密麻麻的黑白字母和图画中,复原出一幅生动而完整的美国内战时间线。

经过简单的翻译,就连不识字的红姑都琢磨出来——

“嘿,花旗国叛军气数已尽啊。”

“容先生去年冬天从美国出发回国,距今已有五个月,”林玉婵像模像样地分析这一堆材料,“我认为,按照这种战况的进展,南方叛军撑不过半年。”

当然,美国内战具体结束的日子,她没背过,在这个世界里也未必能精准实现。但只要历史的大浪潮方向不变,应该就是在这个夏天。

“所以……”

其他商户只是随波逐流。但博雅众人早早就跟林玉婵上过国际贸易课,清楚地达成了共识:中国棉花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大受欢迎,跟美国内战干系极大。

欧洲工业革命以来,城市中大量兴起纺织工厂,急需优质棉花。美国原是产棉大国,但自从内战硝烟起,南方港口被贸易封锁,大片种植园里的棉花找不到销路,这才使欧洲人不得不来到中国,寻求廉价替代的纺织原料。

而今,估摸着大洋彼岸的战火即将熄灭。贸易封锁还能持续多久?南方种植园重启还要多久?种植园里没了黑奴,换成雇佣工,还会有原先那么高的产量吗?

这些都是未知数。

“我们只知道,”林玉婵斩钉截铁地说,“一旦美国棉花重新回到市场,中国土棉完全不是敌手。”

因为品种不同。美棉纤维长,适合机器纺织;中国土棉眼下还没有改良育种,纤维短,质地粗,适合手工纺织,只能织出粗糙的土布。若要适应机器,必须按比例和其他品种的棉花混在一起。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欧洲的纺织工厂肯定会优先订购美棉。

众人将这些信息梳理完毕,不约而同地看向林玉婵,眼里都是三个字:

怎么办?

苏敏官微微一笑,垂下眼,把玩手里一片外面捡来的叶子。

林玉婵深吸口气,小心说:“既然中国棉花的信誉已经下滑,我建议,从现在开始,博雅公司停止一切棉花业务。收到的籽棉照常加工,已有的库存照常售卖,择价高之时出清。但不再加工新棉,也不再接新的订单。以规避美棉重新入市的风险。”

她说完,静一静。没人出言反对。

博雅不是投机型的公司。林姑娘秉性谨慎,去年上海的地产风波震动江南,在她的严令之下,没人炒房致富,也没人因此而倾家荡产。这事件众人都记忆犹新。

可是……

常保罗弱弱地说:“现下棉花的价格是七便士一磅,相当于每担十二两银子。运到码头上的货,不出半日全都卖掉。洋商之间也不签什么齐价合同了,谁有钱谁吃货,已经买疯了,而且有些已经把明年的花田收成预定了……”

而棉花收购加工的成本,尽管已经攀升了近两倍,依然超不过每担二两银。余下的全是毛利。

就此放弃这么一项利润巨大的业务,任谁都觉得可惜。

林玉婵看了常保罗一眼,明白他的顾虑。

“如果暂停棉花业务,你的‘孟记花行’分号当然也要暂时关闭。不过,市场上永远不缺风口,我相信咱们会很快找到别的业务来代替棉花。如果分号真的歇业,我不会让你和手下们赋闲,照样会发薪水,直到找到其他有利可图的业务。好不好?”

常保罗如今也是大经理,手底下十几个人,管着家族企业,颇有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儒将风范。唯独面对总经理林姑娘,他依旧十分佛系,只要她讲话,他就懒得思考,默认林姑娘能将一切安排得明明白白。

况且她不管怎么安排,不管语调多么强势而果决,末了不忘用她那唱歌一般的南方腔调,温和地征求一句:“好不好?”

常保罗点点头,接受:“好,不过我亲家那里……”

“我会建议你去游说亲家,乡下的棉田收了这一茬,改种稻米、桑麻等其他作物。当然也可以不改,将棉花售予其他商贩,照样可以赚钱。只是博雅不会收了。”

众人表决完毕,一致决定博雅公司退出棉花业务,相熟的乡农一概不续约,不参与今年的原棉收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