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商(大清药丸)+番外(817)

作者:南方赤火 阅读记录

她找块石墩子当桌,捡石块手算,然后拔出钢笔,一笔一划,在支票簿上写下一串数字。

39500英镑。

按照今日汇率,相当于白银十一万六千九百两。全凭记忆和手算,只多不少。

她笑着递出支票。

“利息有点寒酸,见谅。”

--------------------

第252章

同治五年八月, 义兴船行高调重开,贺喜的人堵了几条街。水果花篮堆满门廊,有友商的, 有地方官的, 还有几家洋行的……

两元一席的知宾酒席, 每桌四大盘六大碗,一大片摆在门外。佛山醒狮队卖力表演, 锣鼓声和笑声传出三条街。

几艘锃亮的蒸汽轮船, 昂首挺胸地排列在平整的码头上。有全亚洲最快的“水妖号”,有南中国吨位最大的货轮“皇后号”, 都沿用了洋人起的名字, 没改。

它们昔日的主人已经破产清算,这些轮船继续服务于中国人。也算是个无声的耀武扬威。

只有那艘“女武神号”, 在义兴老板的坚持下, 填了一堆单子, 重新改名换姓,回复了Luna-婵娟号。轮船技术日新月异。相比之下, “婵娟号”的配置已经显得有些老旧过时, 不似它的同伴那样时髦先进。

但苏敏官还是坚持让它做了旗舰。仔细改造保养一番, 挂上了铜钱旗。

苏敏官送走一波波客人, 满意地数着花篮。

其中一花篮上书“雄心创大业,壮志写春秋”, 落款小小几个字, 写着“江南李叟敬贺”。底下似乎是掉了墨水,毛笔划出三长一短, 留下很不显眼的一行小瑕疵。

他不动声色,将那一行“瑕疵”轻轻撕掉, 然后吩咐石鹏:“回礼。”

原义兴的老员工回来一半。剩下的,在新东家那里做得舒服,苏敏官也就不强求他们回归。所谓四海皆兄弟,能在同一片水域上驰骋,就算同袍。

其中三个光鲜亮丽大花篮,分别来自博雅商贸有限公司,还有它的两个子公司——兴瑞茶行、还有孟记米行。常保罗那家里有地的亲家,听从林玉婵的劝说,及时把棉田换成了稻种,去年已经获得了第一波丰收。如今经济作物低迷,米价攀升,昔日被广大乡农不屑一顾的稻米,反倒比棉桑之类更加有利可图。

不过……苏敏官放眼望去,那个意气风发的大眼睛姑娘,今日并没有出现在贺喜人群中。

“今儿是良辰吉日,宝源祥茶栈也在开张。”老赵和保罗倒是都在,笑呵呵朝苏敏官作揖,“林姑娘得去那儿应酬一下,让你别等啦。”

苏敏官点点头,笑问:“真是吉日啊?我都没算过。”

无所谓。反正晚上就能见到。顺便给她过二十岁生日。

-----------------------------------------

高调开业的商号不止义兴一家。在同一个良辰吉日,宝源祥茶栈盛大开业。宝顺洋行破产,前买办徐润失业,靠着人脉和借贷,也从零开始,自立门户,专心经营自己的商号。

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席卷上海,一年之内,老牌洋行、银行倒了一半多,但由于中国金融国际化程度尚低,钱庄、银号等中国旧式商业机构反倒影响不大。在洋人留下的空窗期,民族资本家们偷得喘息,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

贺喜的花篮同样排出一条街,徐润笑得脸都僵了。

“哎,林夫人——妹子,别走!你是股东啊!待会留下来吃席,‘会元楼’的鱼翅大宴!然后有‘马蹄土’随便用,贱内舍妹可以陪你打几局牌……”

林玉婵回头一笑,“不了。我还要去‘公正轮船’赶个场。”

徐润做买办时也是个腰缠万贯的主儿,但在几次金融风波里,这些身家也被洗涤得干干净净。如今自己创业,免不得到处集资。林玉婵手头正好有做空棉花赚来的巨款,和苏敏官一九分佣之后,她自己也拿到一万余两现银。

投资大佬就是投资未来。得到徐润集资的消息之后,林玉婵果断入股,做了个几千两银子的小股东。

虽说徐润下场做茶叶,跟她的茶行不免是竞争关系。但茶叶市场这么大,竞争不如合作。万一徐润真的碾压沪上茶商,她横竖挡不住大佬发威,干脆直接持股宝源祥茶栈,也能稍微对冲一下风险。

另一个宝顺见习买办、副业大王郑观应,失业后立刻被一个本地商号挖了角,做了通事。但郑观应故态复萌,依旧积极做副业,卖掉自己的棉花商号,贱价拍得一艘宝顺洋行的小汽轮,买个洋行牌照,这就跟人合伙经营“公正轮船”,走些苏州宁波之类的短途航线,赚个买菜钱。

林玉婵当然也要抓紧机会入股。还热情给郑观应牵线:“义兴船行做这个有经验,要去参观考察吗?我可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