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商(大清药丸)+番外(944)

作者:南方赤火 阅读记录

苏敏官抬头仰望,悄悄松口气。看来这祠堂被保护重修,是因为什么“木雕艺术”,不是有人要给他祖宗招魂。

不过,为了表示对主人家的尊重,祠堂还是按照老照片的格局,复原了原先的样子,当中密密麻麻地摆了牌位。当然并没有香炉纸烛,只是起个民俗展示的作用。

苏敏官带着客气的笑意,跟他那久别重逢的列祖列宗打招呼。

翻新过的牌位跟他大眼瞪小眼。

屋子两边竖了几块展板,煞有介事地介绍了梅州苏氏起源,以及这位广州十三洋行商总的家族履历。

也不知是谁做的考据,说这富甲一方的苏氏富商,代代耕读传家,轻财重义,乐善好施,礼贤好客,泽被乡里……算是标准的“乡贤”。

苏敏官微微冷笑,一目十行地往下读。

但可用的材料不多,展板于是滥竽充数地贴了许多文不对题的照片:广州十三行旧貌、粤海关旧貌、清朝的商船、码头的挑夫、甚至不知谁家的小脚妇女……

林玉婵细数他长辈祖宗的名字,对照展板,笑问:“真是苏东坡的后代呀?”

“花钱找人编的。”苏敏官坦承,“实际上可能是海盗。”

她大笑。

旁边几个参观的游客朝他侧目,大概在想,这哪来的懂王。

密密麻麻的牌位到苏敏官的父辈而止。展板上简略地介绍,苏家败落以后,子孙凋零,后嗣远渡重洋,成为海外侨领,积极参与国民革命斗争,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张展板下附一张模糊的黑白照片,是中国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代表合影。密密麻麻一堆人。

旁边几个游客评论:“我说呢。原来是开国元勋,要么政府拨款给他家修祠堂呢。”

有人笑道:“给革命先辈修祠堂,这话听着怪怪的。”

苏敏官撇过目光,又禁不住剧透的诱惑,偷偷的,快速扫了一眼那照片。

随后他凑近,把上面或风华正茂、或白发苍苍的每个人都仔细辨认一遍,松口气,悄悄跟林玉婵说:“照片放错了。没我。”

林玉婵指着底下的拍照年份1949,笑着回敬:“有你才怪。”

苏敏官又注意到其中一人:“这老太太挺精神。像你。”

林玉婵几乎笑裂,拉着他跑出这个诡异的祠堂。

“我才没那么调皮!”

这展览真是太敷衍了,找不到足够材料就不写嘛,把林幼华拉来凑数算怎么回事!

要看真正的苏敏官生平事迹,怕是得去现今某民主党派尘封的档案室。

都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可实际上,一个人只要足够拼搏,足够无畏,有足够坚强的信念,总能在历史上留下这样那样的痕迹。而他的尊姓大名,只是诸多“痕迹”中最无足轻重的一个。

苏敏官最不在乎这个。他甚至对“自家祠堂被别人重修,祖宗被当成乡贤夸耀”这件事有点恼怒,觉得白花六十块。

“大清都亡了,修个鬼祠堂。”

林玉婵让他不要在意这些:“主要是你家祠堂的木雕艺术太出色了。”

他撇嘴,假装没看见她举起手机给自己照相。

----------------------------------

天色近晚,两人离开苏家花园,沿江觅食。

苏敏官鼻子依旧灵敏过头。沿着滨江路走下去,大多数小餐馆都不入他眼。

“这家味精太多。”他专心点评,“这家的油味道奇怪。这家的肉里肯定有添加剂……”

林玉婵鼻子里只闻到各种饕餮香味,不觉起疑,心想莫不是他随口乱说。

直到他们旁边有个姑娘大声附和,对身边老公抱怨:“我就说嘛!这家的肉肯定是速冻再化冻的,闻着味道就不对!让人反胃!你从来不信我!”

林玉婵惊讶,转头一看,穿着防辐射衣,是个孕妇。

她失笑,小少爷这鼻子也快成精了。

好在他在现代广州混了几天,没有最开始那么挑剔。最后找到一家沿江的田螺鸡煲。大清古人亲自鉴定,鸡有鸡味,螺有螺味,一分价钱两分货。他甚至想找到老板,问他接不接受投资入股开分号,然后才想起自己现在囊中羞涩。

他微有沮丧。衣食住行都花女朋友的。虽然知道她不介意,但她如今也不阔气。

其实他这几日,但凡出门逛街,总能找到赚钱的法子——研读了现代法律以后,他调整心态,慢慢也发现不少合法的商机。虽然一夜暴富比较难,但稳扎稳打的话,还是不难在社会上立足。

但他的短板在于成长环境迥异,对现代社会的许多运作原理、人心逻辑都不了解。他发觉的那些“商机”,虽然都脑洞巨大,但跟林玉婵一讲,多半都立刻被她看出常识上的硬伤。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