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被我承包了[种田]+番外(179)

作者:老树青藤 阅读记录

村子里一家送了女孩, 那其他家也不甘示弱。

若是他家的女儿因着读了书, 往后寻了好人家。他们吃了没读书的亏, 那多不划算。

在这些“趋利避害”的情况下, 学院中女孩的数量倒是也不比男孩少多少这人一多,先生就不够用了。本来入驻“一家茶楼”说书写书的范州和冯安都被拉去做了授课先生。

也亏“一家茶楼”那边培养了几个说书人, 虽说不识字, 可讲故事那却是相当的有感染力。

洪家主和许管家也带领着其他与衙门有合作的中小世族们,都“贡献”了家中的读书人。

虽不及冯秀才四人的才学,但也好歹都读了书。教导一下孩童识字却是不在话下。

以王家为首的几家世族洪许两家此番做法嗤之以鼻。

他们认为让平民百姓有资格读书识字, 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

在他们眼中, 知识是世族们才配拥有的。

王怀义只等着洪许两家以及其他与两家抱团的小世族们, 作茧自缚,自食恶果。

整天忙着教书育人的冯秀才四人都被如风给喊了来。

书院的一些决策,皆由这四人做主。如风也不知哪个地位更高些, 便全给喊了去,都听听县令大人说什么。

“见过大人。”

四人给赵柯然见了礼, 冯安便问道赵柯然难得找他们一次, 是有什么事需要他们帮忙的。

赵柯然也不想浪费时间,直接说了写家书和读家书的事情。

范州想了想后说:“大人的意思是想让书院里识字的暂代?”

赵柯然点头说道:“除此之外也别无他法, 如今识字的还是太少了。”

他又提道:“若你们有推荐人选,只要品行端正,识些字就好。都可以让他们前来,录取后一切按照劳动工会相关条例来, 算是衙门的正式工。”

冯秀才挠了挠头,这事他可不敢给赵柯然点头。

思来想去,还是和赵柯然说道:“有倒是有,之前一起进学的,有不少半路读不下去做买卖的。

有些买卖做的很有起色,也有些只能做做账房先生,赚些钱财养活一家老小。

可问题是,景阳地处边关。虽说现在日子好了起来,不比往年荒凉。

可青玉关那还在打仗也是不争的事实。”

冯安指着另外三人说道:“就这三人,我还是费了不少唇舌,一开始来也没打算长住,只是想来看看我,也当游玩。

最后让他们留下,还是大人你说可供继续读书。

可这也不是人人都像吴兄和李兄一般,志在仕途的。

说书写书是赚钱没错,可脑袋别在裤腰上的要命钱,哪里比得上安稳日子好啊。

至今为止,我这几位兄弟还没把家迁来,就是因着这里到底还是不安生。”

冯安说的,赵柯然其实都懂。

只要边关战事一日未停,就不会有人愿意前来安居。

纵观大元千百年来的历史,北丹与西厥两族并不是通商或是通婚纳贡就能满足的。

他们野心勃勃,不安于荒漠草原。

他们世世代代,都在向往着大元地广物博,风调雨顺。

想要边关战事平,只能打。打服了不行,得打怕了。

最一劳永逸,无后顾之忧的办法是直接吞并了两族。

让他们再无翻身之机。让荒漠草原,再没有北丹,西厥之名。

范州意识到气氛不对,他瞪了冯安一眼。怨他没事说这些做什么,边关战事又不是县令能说了算。

“大人,我与冯兄不必再考学。家书也不是日日都有,每月定两日专门代写家书,两日专门诵读家书,倒也能得出空闲来。”

范州的提议几人都觉得可行,李沐阳和吴柳也应声道:“一月四日的话,书院里其他的先生也能空出时间来。”

赵柯然再次直面的感受到了识字的重要性。

读书人少,真的要命。

有一个算一个,全是金疙瘩。

“好,便按范先生说的去办。具体章程我会写好,随后派人送去书院。你们也定个时间,确定好后我也可以与青玉关那边答复。”

赵柯然交代完后,四人便告退回了书院。临走时,范州还承诺赵柯然最晚明日午时便会告知他一月具体哪四天可代写家书和诵读家书。

出了衙门后,范州实在憋不住,说了冯安。

“你和赵大人说那些做什么?这不是给人添堵嘛?能叫来人固然是好,叫不来,人大人也没逼着你不是?”

吴柳和李沐阳也觉得冯安这话说的有些自白,就差明着说景阳再好也留不住人才,大人你别白费力气。

“什么叫我们至今不在此安家?”李沐阳有些生气,他说:“家中父母亲已年迈,一路颠簸之苦恐受不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