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荣华+番外(139)

作者:千年书一桐 阅读记录

当然,曾荣这幅绣品能卖高价还有另一个原因,于韵青想卖个好给她,她还指着她带挈一下阿梅呢。

至于那位刘公公,据说是尚工局一位太监头领,管着整个尚工局的买办,职权比柳姑姑和秦姑姑大多了,肥水也多。

后四个字是曾荣自己的猜测,自然不会问出来。

不过有一个问题她倒是很想知晓,这刘公公究竟是不是太后身边的人,还有,他平时是否经常来绣作坊等,可因着大家是第一次见面,她也不好问出来。

这天晚上,人多嘴杂的,说着说着就忘了时间,直到院子里有人敲梆子,大家才一个个吹灯往被窝里钻。

曾荣才也知道,宫里有规矩,亥时一到,一律不许点灯不许喧哗,有嬷嬷轮流查夜。

翌日一早,曾荣是被别人起床的动静吵醒的,一番更衣洗漱后,她随着众人一起到了工坊。

这一次,曾荣见到了秦姑姑,看着约摸四十来岁,圆脸,微胖,可能是常年的不苟言笑,整张脸看起来颇具威严,威严中又带了几分冷情与寡淡,一看就不好接近。

曾荣几个进去时,她正站在一幅绣品前轻声训人,好像是嫌这幅绣品不够喜庆,颜色也不够鲜亮,不适合用作周岁宴什么的。

旁边的柳姑姑一声不敢吭,那位绣娘更是,恨不得把脑袋垂到地上去。

见屋子里突然来了几张生面孔,那位秦姑姑倒是闭嘴了,扫了曾荣几个一眼,目光落在曾荣身上,明显带了几分不悦,“这也是这次新来的?”

“回姑姑,是,这位绣娘名叫曾荣,她就是那个绣牡丹荷包拿了第一的,绣兰花丝帕也拿了第二。”柳姑姑记住了曾荣,忙解释道。

“哦。”秦姑姑的眉眼动了动,上前几步走到曾荣面,“几岁了?”

“回姑姑,十二岁。”

“念过书?”

“回姑姑,读过几本。”

“都读了些什么?”

“回姑姑,不多,也就几本蒙学和诗词选集。”

“既如此,我考考你,我姓qin,非秦朝的秦,也非瑶琴的琴,那应该是哪个字?”

曾荣愣了一下,主要是她先入为主,以为对方就是秦朝的秦,猛然一下让她去找出第三个qin字作为姓氏来说确实有点难度,因为她身边压根就没有人姓这么偏门的姓。

好在曾荣上一世是跟在徐靖身边做了十年伴读的,很快想起一个典故来,“回姑姑,知道,是上西下早,相传始祖是伯益,曾协助大禹治水。”

这位覃姑姑见曾荣不但说出这个姓氏的正确写法,且还知晓她的始祖是谁,脸上的神情略和缓了些,这个女孩子没有撒谎,确实是念过书的,难怪能想出什么“芳兰竟体”和“富贵满堂”来,难得的是和她自己的花样还契合。

想到这,她又记起另一个人来,那人绣的东西也是带了一两句诗词的,且也是一个拿了第一另一个拿了第二,于是,她又问:“谁是于梅?”

阿梅一听忙站出来,“回姑姑,我是。”

“你也曾念过书?”

阿梅可没有曾荣的底气,往前一站,先就心虚了,“回姑姑,念,念过一点。”

“易安居士曾言,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这话我不敢妄议,只是我见多了世人绣的梅花,大同者多,新意者少,你年纪轻轻,能有此功力不简单。对了,易安居士还有一首咏梅词,就是她评完前人的咏梅词后试作的那首,你觉得如何?”

这话把阿梅问住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悲凉

阿梅是背了不少咏梅的诗词,可她只背诗词,压根就没去记作者是谁,再者易安居士这名字她似乎从未听闻过,这要答错了可如何是好?

没办法,她只能觑向曾荣,期待曾荣能给点提示。

可曾荣当着覃姑姑的面哪敢作弊?

说来也怪阿梅,她给阿梅画的梅花上引用了一句李清照的“此花不与群花比”,哪知阿梅事后一点功课不做,偏偏今儿又撞上这位难得一现的覃姑姑,更没想到她一来就直接考校上了。

可话又说回来,即便阿梅会背那首词,词中的深意只怕她也领悟不了,最后的结果仍是如此,因为覃姑姑并没要求她背诵,只是考校她对这首词的感悟。

阿梅见曾荣帮不了她,只得吭哧吭哧道:“回姑姑,您,您,您说的那首我没记住。”

阿梅本想撒个谎,说那首词尚可或者是尚佳,可转而一想,万一对方较真,让她指出哪句尚佳来,到时只怕更不好收场了。

“没记住啊。”覃姑姑略有点失望,没道理会引用李清照的词却对她做的另一首红梅词一无所知。

难不成是别人临时教会她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