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种田记事(176)

作者:烧柴煮咖啡 阅读记录

不过,听五叔这意思,他这好像是有什么心事啊!

五婶儿那样儿,光顾着害羞去了吧!压根儿就没听出来吧!

那么自己要不要提醒她一下呢?

李云心只犹豫了片刻,就把这事儿扔到脑后去了。

既然老爷子和老太太都决定明个儿就要送李希贤去拜师了,今儿个这天儿也晚了,要准备起来的事儿,可正经不少呢!

老太太乔细妹将自己天天擦得干干净净的黄杨木钱匣子,摆在炕头上,盖子放在一旁。

她细细地数着钱匣子里的铜板。

这钱匣子,是全家人都知道的、老太太放家用的地方。

里面只有一两多碎银子、几百枚铜钱、一个铜镀金的戒子,还有一个绞丝银镯子。

这些东西,是老太太乔细妹放在明面儿上的“家底儿”。

秋收后卖了粮食,或者平日里卖了她带着儿媳妇儿们做的帕子、荷包,或者农闲时节、家里的爷们儿去打短工赚来的银钱,她都是直接收在这个匣子里的。

唉,数来数去,这铜钱依然只有原本那几百枚。

并不会因为她数得仔细、数的次数多,就鸟悄儿地变多了。

……

第二天,李家人都起了个大早。

老爷子李景福和老太太乔细妹,天还没亮、鸡还没叫,就都爬了起来。

许是年纪大了吧,遇到点事儿就容易睡不好。

两位老人都顶着黑眼圈儿,面色有些憔悴,但精神却十分亢奋。

乔细妹亲自下了厨,拿出过年包饺子才舍得吃的白面,专程给李希贤烙了几张油饼。

油饼的香味,飘得满院子都是,把一家子大大小小,都给整精神了。

李云柔从上回于青梅送来的礼物里,拿出来那套于青梅专程给李希贤预备的新衣裳。

得亏李希贤平日里一直没舍得穿。

今儿个去拜师,穿这套新衣裳,倒是正合适。

其实不只是新衣裳,那文房四宝,今儿个也派上用场了!

只是好像还缺几本书……

李云心笑道:

“不急不急,等到了镇上,咱们先去问问学堂,看看我哥都需要用什么书。

问准了,我就去书铺里买齐了,然后再给我哥送去就成。”

乔细妹将一两银子、一块腊肉、一盒点心,外加那份于老爷亲手写的荐书,放在同一个包袱里包好,跟李云柔收拾的包袱搁在一块儿。

李云柔给李希贤收拾了文房四宝、两套换洗衣裳、两双鞋子。

冯氏也忙忙活活地给李希贤打包了一套被褥铺盖。

这几样加起来,就挺占地方了。

老两口儿总算是大方了一回,出了足足十个铜板,雇了里长家的驴车。老两口儿自己也坐了上去,亲自将乖孙儿李希贤,和他的几样行李,送到了行知书院。

------------

第127章 入学

行知书院在祥云镇最西边,背靠着一座小山,名为桃花山。这座小山并山下周边的田地、水塘,都是属于行知书院的产业。

这书院的山长最爱桃花,陆陆续续在这座小山上,种了许多桃树。此时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远远望去,一片云蒸霞蔚,美不胜收。

书院建筑采取江南水乡风格,一律的灰瓦白墙,竹枝掩映,花木婆娑。

若不是大门正上方悬着“行知书院”的匾额在那里,乍一看,还以为是哪个大户人家修的园子呢!

给书院守门的老苍头看着眼前嘚嘚嘚走过来一头油光水滑的小黑驴拉着的一辆蒙着青布的驴车,心说这谁家的驴车,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驾车的是个岁数跟自己差不多的老头儿。身子骨儿看起来很是硬朗。

老头儿把驴车慢悠悠地停下了,刚好停在书院门前,还感叹了一声儿:

“这里就是行知书院啊……可真是气派!”

老苍头原本想起身赶人,一听是夸书院的,就又懒洋洋地不动了。

那驴车上的青布门帘掀开了,就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往下下人。一眨眼的功夫,就下来了好几个人。

先是一个打扮得立立整整的老太太。

绑腿儿缠得紧紧的,衣服拾掇得干干净净的,脸上匀了些胭粉,头发也抹了不少桂花油吧,梳得那叫一个板板正正,发髻扎得高高的。

走起路来,都带着一股子风风火火的利索劲儿。

紧跟着老太太身后,跳出来个矮墩墩的小丫头。看那模样,也就刚留头。

脑袋上的头发扎成了两个小鬏鬏,没扎起来的部分带着点儿自来卷儿的弯儿,肤色略有些深,睁着一双好奇的大眼睛,上下左右地对着书院大门打量了半晌。

越看越是开心,最后竟甜甜地笑了起来。

小丫头身后,稳稳当当地走下来一个十来岁的少年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