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胖女追夫记(62)

作者:青衫白露 阅读记录

他身旁面露淡淡愁容的老者,胡须修剪得十分整齐,能看得出年轻时必有风华之貌,他就是那嵩阳先生。

之后是一僧一道,僧人就是唐芳年的知jiāo慧能禅师,他竟是个相貌俊美的青年和尚。那道士年纪略长些,生得面目清秀,身长玉立,很有风采,道号无为。

这些应该都是名人,一出场就引起青年学子一阵骚动。

那几个少女的眼睛总算肯从李珆身上挪开,流转在慧能禅师与无为道人之间。

大佬们寒暄一番,然后由梦窗先生发话,说明这次文会旨在以琴会友,每人可弹奏一曲,供嵩明先生指点。

众学子顿时跃跃欲试起来。

孙巧巧就想,估计这嵩明先生是个十分了不起的琴技大家。她坐着没动,没人点名让她上,她就还是不上了。

谁知嵩明先生却忽然问一旁的李珆,“巧儿可到了不曾。”

李珆朝孙巧巧这边一指,嵩明先生一张忧郁的老大叔脸顿时笑出了褶子,忙着招手,“过来,到我的身边来,让我好好瞧瞧。”

“……”孙巧巧战战兢兢地挨过去,希望嵩明先生不要问关于慧静师太的任何话,否则身份就要被拆穿了呀。

嵩明先生端详她一会,才笑着道,“你这孩子,还是这样怕生。你先下去弹奏一曲,让我瞧瞧这几年过去,你的技艺长进了多少,有没有让青娘失望。”

孙巧巧顿时苦着一张脸。

在老熟人面前,她该怎么办,现代的弹琴技巧那是一点都不能秀了,只能找一首古曲。

古曲的话倒不难,问题若是这年代没有的曲子,又该怎么解释。若是嵩阳先生与慧静师太是密友,那互相应当知道对方做了什么曲才对吧。

夭寿了,天要亡我。

孙巧巧慢吞吞将琴安置好了,想了想,就认命地下手一窜音。

《高山流水》这年头有吗?

唐芳年的那些史册里,chūn秋战国期间好像没提到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

孙巧巧心里有点忐忑,但既然已经开始了,只能放平常心,努力将曲子弹好。

一曲下来,嵩阳先生首先赞道,“妙哉,妙哉。巍巍乎高山,潺潺兮流水,可谓山水有知音哪。”

孙巧巧:“……”这曲子是古琴改编,其实多半表现的是流水一曲。也不知道这老头怎么一听就听出琴意来。

对于知己情深这件事,孙巧巧至今不懂。

“你这痴儿,竟不知令师之意境。青娘若是在世,必要罚你奏琴百遍了。”

第31章 琴会遇旧情

嵩阳先生这么一说,众人都笑了。

然后他自己竟然下场来,孙巧巧赶紧让出琴来。

嵩阳先生坐定弹琴,所有人都肃然起来。

名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嵩阳先生的琴韵律之优美,让孙巧巧望之莫及,跟后世曾经追随的名师有异曲同工之妙哪。那会儿老师总是骂她愚钝,让她多读书多去了解文化的韵律,才能找寻到琴曲的妙处。说白了,就是读书读少了。

嵩阳先生一曲之后,众人纷纷赞美了一番。嵩阳先生自然要谦虚几句,如此往来一番他才退回到座位上,还朝孙巧巧招招手,把她安置在他座位的下手边去。

这就不可避免地坐在李珆身旁靠后位置,他偏头瞧过来一眼,那眼神温暖极了。

因为有嵩阳先生绝妙佳音在前,年轻人竟都不敢弹曲了,你看着我来,我瞪着你,都不想做这第一人。

到底还是李琦站了起来,不过他还没挪步,姚美鸿却已先他一步抱琴坐到中央,李琦只好坐下。

尽管已经认识姚美鸿大半年了,但孙巧巧还是第一次听他的琴。

这人来家里总是抱着琴,却轻易不肯弹奏。

而他的琴音如他的人,像暖chūn四月里的风,温暖柔软充满了阳光和鲜花。

令人十分舒畅的音色,就像编织出一个浓丽多情的梦。

孙巧巧喜欢他的琴,下回等姚美鸿再来家里,一定要揪着他多弹几首不可。

嵩阳先生也对姚美鸿赞誉极高,只不过嵩阳先生走的流派不同,若不然,看他的意思很想收徒呀。

之后李琦的琴音,也得到大加赞赏。无为道人是最热切的那一个,的确,他这明月清风般的气质,跟李琦倒真的是一挂儿的人物,能引为知己,倒也不难理解。

剩下那些年轻人,虽也有琴色佳者,但都比不得姚李二人。

倒是那一僧一道,却都很有几分本事。

古龙说过,行走江湖最不能轻易得罪的就是出家人。这琴场上,竟然也一模一样。这二人倒与姚李平分秋色了。

至琴会散场,已是午时末。

嵩阳先生跟梦窗先生多年未见,还要好好叙叙旧。故此嵩阳先生约了孙巧巧,明日在大石桥镇再会,说是要谈谈慧静师太的事,这可把孙巧巧吓得够呛,几乎踉踉跄跄地出的博文书院大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