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风刀割面(79)

作者:璨钰 阅读记录

领导班子初具规模,朝中事务自有臣僚打理,分工明确,真金的担子不算重。每隔三日到省堂视事,由省官汇报工作,大事上过问一下也就可以了。有些需要他决断的事项,大臣们也会亲自到真金住处走一遭,听听王子的意见。

真金除了于省堂听政,每日读书上课也从不间断。窦默依旧是他的老师,他见我有心向学,便命我与他一同学习。为了方便读书,真金特地辟了一处较大的殿阁为学堂。

窦先生已经六十多岁了,面容清癯,须发皆白,但气色红润,jīng神矍铄,颇有种仙风道骨的感觉。

在坐听课的学生,除了真金和我,还有伴读王恂、完泽、土木格儿等。王恂本是子聪和尚的弟子,自从真金拜窦先生为师,就一直做他的伴读。他也就二十五六模样,着一身青色长衫,温文尔雅,举止安详。土木格儿比我大个两三岁,之前并不熟悉。完泽是真金的贴身侍者,我常见到他,他今年十五岁,为人机敏,处事稳妥,是个识进退的人,颇得真金喜欢。

今日,窦先生讲的是《孟子》,并且是案例教学,结合历代兴亡事,阐述儒家学说。自二程、朱熹以来,理学兴起。眼下虽南北对峙,但理学在两地都有传播。北方理学家以许衡、刘因为首。窦先生早年曾与姚枢、许衡等儒士研究伊洛之学(1)。《孟子》也是被朱子纳入四书中,自然是教习王子的不二之选。

自那日和忽必烈说过王文统一事后,我对窦先生多少有些愧疚。只是,他与王文统没有私怨,却向忽必烈说王文统是以功利之说迷惑圣心的唇吻小人。难道他真是为朝廷考虑,不想忽必烈亲近功利之徒?我一时也想不明白。

眼睛虽盯着书本,脑子里却天马行空,已经不知先生讲到哪里了。一旁的真金悄悄拽拽我的衣襟,默默将我的书本翻到所讲之处。前世十多年的学生生涯,让我留下了听课走神的恶习。我暗暗抹了把汗,才把心思转移到书本上。

窦先生徐徐吟诵着书里的章句,我侧耳倾听,却是一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细细琢磨着这句话,太阳xué突突跳了两下,我用手揉揉额角:窦先生专讲这两句,是不是意有所指呢?

又听他说:“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这两句话意思很像,都是告诫君主要亲贤臣、远小人。此番他说给我们听,是什么意思呢?我不自觉地就想到了王文统身上。

正琢磨着,只听真金开口发问:“先生,古之汉武帝、唐玄宗,皆可谓一代有为之主,为何执政后期,朝野不静,jian佞当道?汉武玄宗绝非昏聩之人,怎会不懂亲贤臣、远小人的道理,而让权jian当道?”

窦默听了,点头微笑,似乎觉得真金已经能理论联系实际了。他沉吟片刻,答道:“汉武帝、唐玄宗皆为雄主,欲求事功,扬名于后世。汉武时有匈奴之患,军费浩繁,遂令桑弘羊之徒有机可乘,以功利之说迷惑圣听,行聚敛盘剥之事,使百姓穷敝潦倒,流民四起,汉武帝不得已下罪己诏,改弦更张,昭帝时霍光罢桑弘羊,才得以免祸;玄宗前期,孜孜求治,姚崇宋璟为相,四海升平,其后皇帝骄慢之心渐起,亲近佞臣,闭塞言路,李林甫、杨国忠投其所好,聚集群小,祸乱朝堂,致使朝纲不振,国势急转直下……是以jian臣蔽塞朝堂,是播恶于众也。”

真金闻言,点点头,若有所悟:“汉武、玄宗前期都有善政,汉之窦婴,唐之张九龄,皆一代良相。明君贤相,同心协力,选贤举能,何愁天下不治?而待桑弘羊,杨国忠等聚敛之徒当政,内揽大权,外结朋党,法度不振,言路不通,致使政事大坏,遗患无穷……是以为君要明善恶,辩是非,亲贤臣,远小人;名位爵禄,是国之公器,非功不授,非贤不予,此乃王道之基……”

窦默听了,不免有些动容,眼里晶莹闪烁,白须颤动着:“王子所言,深得我心。昔日大汗在潜邸之际,开府金莲川,招贤纳士,广布仁德,一时俊杰荟萃,争相献策。大汗行汉法于漠南,贤王之名远播,中原百姓无不欢欣。今日王子能有此心,实乃生民之幸也。父子同心,天下大治不远矣。”

真金闻言,有些不安,起身对着窦先生行了一礼:“先生过誉了。小王能有所悟,全赖先生们谆谆教诲。金蒙混战多年,中原百姓伤亡十之八九,民生凋敝,百废待举,每有所闻,常常忧心。我只愿学得一身本事,为父汗分忧罢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