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风刀割面(99)

作者:璨钰 阅读记录

说到最后,安童的目光有点闪烁,我初时不解其意,略一想想,就明白了:别速真对真金的心思,安童这个当哥哥的,怕是也早明白。

用手弹了弹杯盏,我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把胳膊往桌上一搭,下巴垫在胳膊上,默默地盯着桌上果壳发呆,烛火烁动着,一时晃得我眼花。

我只得侧过脸去,一转头,才看见安童正默默地凝视着我,目光落在我脸上,眼神安静而平和,脸部轮廓在灯火下显得柔和了几分。

“怎、怎么了?”不知怎的,我竟有些慌乱,言语也不流利了。

安童却神色自若,嘴角一翘,笑意缓缓流淌,没说话,只是用手指指右脸上眼角一处。

他指的是我眼角处的胎记?我不安地用手在右脸上摸了摸,嘴上含糊道:“不是自小就有的吗?灯下哪里看得清?”

安童笑了笑:“小时候,额吉就告诉我姨母有对孪生儿女。女儿自小脸上就有片雪花胎记,于是起名叫‘察苏’。你小时候那雪花还明显,从和林回来时就淡了许多。前日里我看了,这印记又变清楚了。”

他何时留心了这些细节?我自己都没怎么注意。心里犯着嘀咕,又慌忙取出随身小银镜,在脸上照看:若是胎记太明显,岂不丑得很?

“不碍事,印记很小……也不难看。”

我这才放下心来,心里忍不住吐槽:胎记神马的,真是狗血的桥段。若是我以后隐姓埋名想混迹市井,岂不是很容易因此泄露身份?

我正胡想着,那边安童早已转移话题:“之前,我送你的话本子看的怎样了?”

“有的看了,有的懒待看,密密麻麻,长篇累牍,看了头疼。那木罕常拉着我去听评话,我也就不用自己看了。”

提到那木罕,安童也是一阵头大:“他明日还要拉着我去乡里。你去不去?”想到要给王子提供免费翻译服务,他也是很郁闷的。而且王子同学要求越来越高,有时还要带演技的。

“好啊!”跟着那木罕虽然要提供免费劳务,但出去逛逛也不错。我答应得很痛快。抬眼看看,灯光下,安童嘴角边也漫出一丝笑意。

第44章 看戏

入了伏天之后,开平一带更显闷热。今日应王子同学之邀,我和安童、不忽木及几个随从骑马出了开平城,陪着那木罕到城郊乡里去听评话看戏。

数伏天气,虽是白日里,却不见太阳。天气闷热,头顶已经变成一片苍灰色,像一chuáng棉被重重地罩了下来,压得我们喘不过气。纵使飞马带起凉风,似乎也没缓解多少。

可是王子同学可不管这些,他兴头正盛,自打出了开平城,就一马当先,独自跑在前头。安童我们几个不得不紧追其后。

那木罕轻车熟路地找进开平城南的那个村落,他把时间掐得很准,果然又赶上集市。可能因是伏天,村民们多在家中避暑,是以集市上人比往常少了些。

见没有往日热闹,那木罕的兴致淡了些,有些怏怏的。骑着马慢慢穿过小道,来至以往他听评话的那个地方。

这里围观的村民们还是很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间,是一个两丈有余的高台。不过今天表演的并非评话,高台后面的两根竹竿撑起一条巨大的横幅,上面写道:“大行散乐飞云秀在此作场。”

看来今天是有戏班子来乡里巡演了,那条幅上写的“飞云秀”没准就是戏班子的头牌。戏曲自宋代以来就日益繁荣,宋时市民生活丰富多彩,勾栏瓦舍也是小市民必不可少的娱乐场所。到了金蒙之际,战争虽使北方城市遭到摧残,但漠南一带在忽必烈的多年经营下,城市生活也渐渐丰富。就是开平城里,也有瓦子辟出专门的戏场供剧团出演。

可那木罕偏偏喜欢跑出城到乡里看巡演。一是为了在城外草原上跑跑马,二是觉得乡里的集市更热闹。

“今天怕是没有说书的了,这杂剧你还看不看?”我问那木罕。

“看,当然要看!”那木罕回答得相当gān脆,让随从们拢好马,就往人群里挤去。

我们自然是换下了宫里的服饰,但即便穿着常服,衣着打扮也不落俗。随从在前边开道,周围的小老百姓看到我们,料定我们身份非同一般,都纷纷避让出一条道路。

我一再劝那木罕低调些,这货却不予理会,趾高气扬地霸占住一块好地方。安童本不喜人群密集的场所,但也不忍拂了那木罕的兴致,只能跟在一旁。

一时乐声咿呀响起,我不由得抬起头,只见戏台上已有两名小旦迈着小碎步,如一阵清风一般迎面而来。两个小旦一高一矮,高一点的那个身着桃红罗裙,兜着水袖,半掩芙蓉面,在台前兜了半圈,先亮了个相。矮一点儿的只穿一身青衣,扮相朴素,虚扶着高个小旦,也在她身边立定。两人一身光鲜地站在高台上,如水塘里摇曳的清荷一般,迎风飘举,婀娜俏丽,未开口却已赢得一片喝彩。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