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之庶女妖妃(634)

作者:三元肘子 阅读记录

如今,方法交上去了,官家已经让人去实验去了。

官家没有亲自看到,自然不会立刻就相信,这不是一个帝王应该做的事情,一个当皇帝的,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不相信任何的一个人。

对所有人,都要保持必要的怀疑。

孤王,孤家寡人,都是对于皇帝的称呼。

这就是一个很形象的说明。

对于这一点,苏文华和苏文庆虽然急切,这个办法是切实有效的,若是能早一天用,也能早一天提高天下百姓的福祉。多一些粮食,每年饿死的人,都会少很多。

不要不相信,每年饿死冻死的人,都是很大一批的。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人类褪去了猿的面皮,逐渐由一个攀爬动物进化成了能直立行走的人。为了生存,他们开始利用石器打磨工具,开始四处奔波,并且,在长时间的不断探索中,发现并学会了如何种植粮食。《周礼·地官·廪人》:“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其食。”

在现代社会,自杂交水稻出世以来,大米便成为了人类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它有着其他粮食所无可比拟的地位,至少,在现在看来,人类还没有找到能够代替它的东西。那么,在古代,人们又是依靠什么来维持生活的呢?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可是,当我们翻看史册时却发现,在过去很多人都是由于饥荒才早早离世。

也许你会问,中国如此地大物博,就算挖些野菜也能熬下去吧,那么,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人死于饥荒呢?其实,说到这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战争了!

为了获得更多的权利,实现天下一统的局面,统治者开始大量征招士兵。

《孙子兵法》的开篇也提出:“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而为了保证士兵们能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战争,统治者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他们的肚子,所谓“皇帝不差饿兵”说的就是如此。

虽说,当兵吃粮是天经地义,但是,这些粮食却是从老百姓沉重的赋税中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

所以,老百姓死于饥荒一点也不奇怪。我们都知道,军粮不仅能够保证士兵的战斗力,同时,也能彰显出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

那么,随着时代的变迁,又有那些军粮得到了最强军粮的称号呢?

首先,要说的这第一类军粮便是粟米。就当时而言,经济、政治中心都集中在黄河流域,而古人为了节省运输成本,更是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广泛种植粟米。粟米耐寒耐贫,产量十分稳定,对当时而言,是难得的呈现盈余状态的农作物。

除此之外,粟米还有保质期长、人马共食的特点,因而,作为军粮来说,粟米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第二类军粮便是小麦和稻米。随着小麦的出现,以及在北方地区的大范围推广,那么,小麦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最强军粮的呢?说来也有趣,小麦之所以一举成名靠的并不是它本身,而是它的食用方式。

据记载,在汉代人们都是用不脱壳的小麦制作麦饭,而所制作出来的麦饭不仅难以下咽,而且不易消化。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北方地区开始将小麦由原来的麦饭改为了粉食。也就是将小麦磨成粉,制作成便于携带的烧饼。到了明代,小麦更是被制作成了受欢迎的穿孔烧饼。

而稻米之所以成为最强军粮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方便。隋唐时期,稻米产量大幅度提升,与小麦保持同等地位。而到了明朝,伙夫们更是想出了将大米蒸熟后晒干,制作成便于携带并且保质期较长的干饭的方法。一到饭点,士兵们只需取少许干饭用热水一泡就能解决温饱问题。

第332章 都追到这里来了 都追到这里来了

但最为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这个时候的粮食产量。

此时,可没有杂交水稻。

原生的水稻,一亩地的产量,也不过是一石多一些。

一石是多少?就是一百斤!

看看,现代那些,动不动亩产几千斤的不算,普通的,不怎么打理的,一亩的产量也有一千斤!

这换到古代来,那就是十倍的产量。

苏雪烟记得,杂交水稻的产量,是一千到一千两百公斤。

这还是什么概念,就是说,杂交水稻的亩产,是古代二十倍到二十四倍!

没有办法,因为要实验的缘故,皇帝让他们暂居东京城,等待效果。

所以,他们不得不留在东京城,以备皇帝随时找他们。

这沤肥里,也有很多的讲究。

这些,苏雪烟都写成了一条一条的,都记录下来了。

苏文庆和苏文华,只需要按图索骥就可以了。

上一篇:彼生缘 下一篇:偏执受想开了[重生]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