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却天涯归故里(135)

作者:不辞归 阅读记录

上回是江宝珍,这回是江羡余,毫不留情地扯开他的遮羞布,将他的罪行昭示于阳光之下。

他恼羞成怒,急火攻心,万分后悔当时一时心软,给江家留了一条后路,此刻望着姜羡余和姜柏舟轻蔑的眼神,恨不得立刻将对方斩草除根,碎尸万段。

但他不能。

姜家兄弟在方志洲、诚王、毅王面前都露过脸,江蔚风谋逆的旧案也不适合翻出来,他不能轻举妄动。

姜羡余将他的色厉内荏收入眼中,讥诮一笑,淡淡道:“大哥,咱们还是早些回扬州,继续隐姓埋名过日子,免得沈大人总以为我们有阴谋。”

姜柏舟一本正经地接话:“也好,回去我们就写信给巡抚大人,告诉他并非平安镖局不肯为江南百姓出力,而是咱们沈大人,不需要平安镖局出力,也不需要毅王殿下平安归来主持赈灾。区区雪灾,不过死十几万平民罢了,哪有沈大人的掩盖亏心事重要?”

沈追气急败坏,正欲开口,身后却突然传来一串脚步声。

“姜镖头这话可不对。”

换上皇子蟒袍、披着狐裘的李熠先声夺人,施施然步入镖局,身后还跟着一队侍卫。

“沈大人上得君心,下听民意,怎会不管江南百姓的生死。”李熠看了一眼沈追,又浅笑着看向姜柏舟和姜羡余,“你们是不是同沈大人有些误会?”

姜羡余手腕一转收起长剑,“沈大人不请自来,擅闯入门,恐怕不是误会。”

沈追此刻已经收敛了怒容,恢复了一派严肃庄重的模样,仿佛方才被揭穿之后哑口无言、气急败坏的人并不是他。

“臣只是想请姜镖头协助天心府,查明追杀毅王殿下的刺客的身份。”

“是么?”姜柏舟勾起唇角浅笑,语气却有些讥讽,“方才沈大人可没提这事儿。”

“不过我们恐怕要让沈大人失望了。”姜柏舟道,“我等随诚王殿下进山,沿途并未遇见刺客。偶有发现打斗的痕迹,也只找到了毅王殿下随从的尸身,并未见过刺客的尸体。最后那场打斗本想抓个活口,奈何突发雪崩,刺客余党全数葬身雪海——”

“沈大人若是有心,不如进山找一找刺客尸身。”

这说辞与沈追从诚王口中听到的别无二致,沈追倒也没有怀疑。但如此一来,刺客的线索便断了。

李熠道:“此事八哥方才也同本王说了,刺客将同党的尸身都处理得干干净净,可见行事谨慎,并非普通山匪。只可惜没能留下活口……不过,本王这里倒是有一条线索。”

他转向沈追,笑道:“先前只顾着听王知府汇报灾情,倒是忘了告诉沈大人。”

他朝身旁的侍卫钱佑示意。钱佑上前,将一枚沾血的玉牌递给沈追。

“这是同刺客缠斗时,从刺客身上拿到的玉牌。”李熠道,“沈大人可要好好查一查这玉牌的出处。”

沈追将玉牌拿在手中仔细查看,玉质扑通,但正一面雕刻着一个“忠”字,另一面则是一个“乙”字。

光看这一点,无疑是忠王的嫌疑最大。

沈追抬头看向李熠:“殿下心中可有猜测?”

李熠笑道:“本王没有证据,可不敢空口猜测。还是得劳烦沈大人查明真相。”

沈追立刻明白了李熠的意思:李熠对朝他下手的人心里有数,但这个“忠”字到底是忠王,还是指“忠心”的下属,亦或是旁的什么意思,李熠并没有一口咬死,而是希望沈追给个说法。但无论如何,这伙人必定是居心叵测的刺客,而不是什么山匪。

沈追将玉佩收入袖中:“臣自当尽力,查明真相。”

李熠点了点头,转身看向姜柏舟和姜羡余,“我听王知府说,我被困山中那段日子,多亏了平安镖局先前往淮安送来的木炭、棉衣和药材,帮淮安百姓熬过一阵子。我先替淮安百姓谢过镖局各位义士,改日再上奏朝廷,为诸位义士请功。”

他没有自称本王,还对姜羡余和姜柏舟拱手作揖,态度十分诚恳。

姜羡余连忙上前托住他的胳膊,谦虚道:“我等只是受方巡抚之托,略尽绵力。”

沈追在一旁听着,面寒如霜。

从毅王的脚步声出现时算起,对方应当没有听见他与姜家兄弟争执的全部过程,也完全不在乎姜柏舟口中提到的他的“亏心事”。

但此刻偏偏又郑重地感谢平安镖局的救灾之举,无疑是打他的脸,暗讽他确实没有把江南灾民放在心上。

没想到,从前在京中毫不起眼的毅王竟然如此心机深沉,深藏不露。

这几日沈追同对方有过数次往来,不得不承认,对方的态度和言辞滴水不漏,却又时常暗含深意,行事也沉稳有度,自有章法,绝非朝臣眼中的无能之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