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仙田有道(67)

作者:缤纷入舞衣 阅读记录

平日里遇事也喜欢求神拜佛的人,说她女儿克爷奶,她却是怎么都不信的,对那狗屁神仙,也有了不满。

孩子爹想把那吊钱还给道衡,道衡没有收。

浮清道长感概,这小子是傻人有傻福,遇上了实心眼的人家。

取了‘心慈’的名字,她的父母都算良善,希望她以后也是个心地善良的姑娘。

两人决定回乡,外边就隐隐有雪玉仙子功德圆满,回归仙庭的说法。

也是有了小人儿要扶养,不好大兴此事,放一些闲杂人等进来的缘故。

雪玉还没走,只是不再出手造梦,晚上出来和萧子言说说话,消磨消磨时间罢了。

一个叫沈南风的男孩半旬就来一次,从早等到晚,只为做一场沈西洲的梦。

算了算,明天就是他学堂休假的时候了,不妨再为他造梦一场。

双胞胎之间或许真的有心灵感应,沈南风隐隐知道,这是最后一次见到弟弟。

家里下人都劝:“仙子之灵已经不在了,这会子怕是白跑一趟,南风少爷何不休息休息。”

沈南风却不听,他父母呵斥还了这些多管闲事的下人。

沈大爷事务繁忙,一天的空很难抽得出,沈夫人则是不便时常往外跑,由南风去看看他,也是不错。

沈夫人到底心疼儿子不用上学还要往外跑,细细备了物件,争取尽善尽美。

今天他却没有排队,江淮直接引他进去,其他千里迢迢赶来的人问了,听说江淮是上云观的小童子,不再质疑。

江淮就是老乞丐的孙儿,爹娘死于洪水,妹妹又间接被朱县令害了命,可谓是家破人亡。

朱县令被判流放后,江大爷带着江淮来了府城,有了新县令给的安家费,可不再是乞丐了。

听说恩公在这,爷孙俩是怎么都想效一份力,先前的传言正是拖他们办的。

江淮有过妹妹,对心慈是千般心疼,成了心慈的“奶哥”,爷孙俩也因此被老道士接受,可以在这里安家落户。

沈南风躺在江淮的小床上,渐渐熟睡。

八岁的江淮抱着妹妹,很是温柔。

第十七章 人鬼情未了(17)

上云观不灵了,来的人就少了,五人生活在这里倒是其乐融融。

江淮因为见识了人情冷暖,在修道上很有些天赋,征得爷爷同意后,学了点皮毛道术,成了半个小道士。

“驾,驾。”

谢老头在院子里编竹筐,看到萧子言骑着马来到家门前,连忙过去招待,谢老太擦了擦手,也从屋里出来。

“哎呦,多田村可偏僻了,萧公子是特意来看我们两老的?”谢老头边牵了马去栓,边问道。

一户人家的男人开了门,朝着这边走来。

“叔,没事吧,需不需要我帮忙。”

谢老头正要推脱,孙兴已经把马牵走了,“我带它去吃些草,再喂些盐水。”

孙兴的媳妇扶了扶头上的银簪子,神色不满,却没有多说什么。

她是一个爱凑热闹的人,早就想搬出这个死村,偏偏孙兴一副烂好心,非要留在这照顾谢家二老,她也没办法。

二十多户人家的村子,走了一大半,只剩下七户人家,老的老,小的小,要么就是太穷了,她耻于与这些人为伍。

孙嫂子摸了摸孙兴买来讨好她的银簪,翻了个白眼,把门一关,又回屋躺尸去了。

萧子言把包袱递给谢老太,里面有酒楼打包来的烧鸡和烤鱼,足已整治一顿好的。

谢老头有些不好意思,他的身体越发不好,以前时不时能捉到些野味来加餐,如今少了。

“老伯,老伯母,你们如今是什么境况,可有亲近可信的人家?”

两位老人家都有五六十了,无儿无女,晚景怕是凄凉。

谢老太努努嘴,冲着孙兴家的方向,“我们和老丁头家互相扶持还过得下去,孙兴也是个好后生,时常照顾我们。”

老丁头比二老年轻很多,因是入赘的继父,几个大儿女都不愿养老,只能带着一个十三岁的亲儿在村子里过活。

“孙兴这孩子不错,我们到底不是正经亲戚,劝他出去,他也不听……”谢老头锤了锤腿道。

“哎呀,这里有客人啊,我只听说二老夸那孙兴是好后生,怎么不夸夸我王老二?”

王老二进了厨房,把竹筒里的盐倒进罐子里了,又打开另一个竹筒对嘴灌了一口。

“糖水,也给二老甜甜嘴。”从橱柜里掏了个碗出来,咕咚咕咚的倒了进去。

谢老太脸上的笑容真心了很多,皱纹都舒展了。

“老二啊,这天气越发冷了,你还总是跑来做什么?”

王老二倚着灶台笑了笑,一个月来几次,哪里多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