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之农女进城[年代](33)

作者:十七屿 阅读记录

陈书记听后思索了片刻,马上嘱咐左右:“这个事情我们一会儿就召集人开个会。”

又对明珠说:“不管成没成,小贺同志建议有功劳。如果手头紧,你这个例必须破。大不了我拿自己的钱借你。77ZL你就跟他们一样先交八成?”

八成,就是2160元,这几趟买卖下来,贺明珠手上的钱差不多已经有2180元,正好可以现场就交清。父母那还有740元,到时候可以一部分拿了做新的本钱,一部分拿来盖房子。

她感激不已:“太谢谢啦,书记急群众之所急,大好人!”

陈书记开玩笑道:“瞧瞧,又给我带高帽了!反悔都不行咯。”

……

从办公室出来,贺明珠再一次到登记处交了款项,换回了一张盖了红印的凭证。这凭证还是刚刚现场写就的,上头写着宅基位置,写着交款八成。

厚厚一沓钞票,换回薄薄一张纸。明珠的心情异常雀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她的一只脚已经踏入城啦!

回去的路上,她整个人都是飘飘然的。她早想过了,盖三层的落地房,每一层前后两个房间,中间安楼梯。

到时候一楼前面当店面,后面做厨房;二楼前面则给父母,后面给妹妹;她自己则住三楼的前面,可以清楚看到沿街的情况。后面空着,给阿公阿婆备着。

沿河还有一个大好处,侧面空地多,可以摆摊。大家从这里一下船,就正对她的摊位,到时候肯定客满如云!

贺明珠越想越激动,只想回去后赶紧拿上钱,早点把房子盖好,早点进城赚大钱呀!

她哼着歌进了家。一大家子杵在一楼堂屋,看见她,竟然没有一人发作。要知道,她一夜未归啊。

明珠觉得怪异,“爸,我妈呢?”

——除了读书的,全家只有李秀兰不在。

贺正忠没有抬头,也没有说话,指了指楼上。

出什么事了?贺明珠飞快跑到自己家二楼,看见李秀兰躺在床上嘤嘤的低泣,心里担心才算放下。

她怕妈妈出了什么意外,哎,不是就好。

但是,李秀兰开口的第一句话并没让她多好受,“大娒,呜,大娒……你爸的五百块钱给你堂弟拿走了……妈对不住你啊……没拦住……呜……”

第17章 进城倒计时6天(4) 怎么就这么赶巧……

时间倒回到今天早上。

一大早,贺存根脸上挂着彩,一瘸一拐地回了家,直通通地跪在阿公阿婆屋前。哭天喊地地在那嚷嚷。

把两老惊吓得不轻。

问明了原委,才知道是他嫌家里给的本钱太少,又向人借了点。结果全亏了!到了还钱的时限,还不出来,就被人追了一路,拿烧火棍往狠里打。

贺有福不愧是一村之长,见大孙子弄成这样,也不偏颇,直接就说:“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让你眼高手低,能怪得了谁?就该吃吃教训,看你还嘚不嘚瑟!”

贺家阿婆哭咧咧地抱大孙子搂在怀里,“你这死老头子欸……那是你亲孙子欸,你以后要不要他摔盆的?!我的心肝哦,咋成这样,阿婆心痛死嘞……”

周翠花也适时地出来,惊诧地扑过去也抱着大儿子一块儿哭…77ZL…一边还能调理清晰地问:“多少钱呐?妈砸锅卖铁也铁定帮你还了……呜呜……”

贺存根报出的那个数目可不是个小的,2000元!

话一出口,连阿婆也一下子懵了。抱着大孙子的手也松了松,转而变成拍打:“小冤家啊你这死孩子,造的什么孽啊……”

也难怪她老人家,活了大半辈子,连2000元的存款都没见过。田头的收成是能换一点钱,一大家子起灶开锅,哪个不需要花用?

大儿子每次回家来,倒都是有个几百块的孝敬,可他出门养蜂也才没几年呀,先头花钱的也多,也是去年开始才有赚头的。

满打满算,她的樟木箱子里,才只有1500元啊。

接下去要办的事还多着呐!

女儿出嫁,孙子娶妻,这俩就是个大头。

仨孙子啊,别人都说她福气好,儿孙满堂,人丁兴旺,怎么说也得把孙子婚事弄的妥妥帖帖才好;

小女儿就不用说了,那是她的小心肝肉儿。生了仨小子才得的那么一个媛闺儿,她的嫁妆必须得足足的!

还有自己和老头子的寿棺寿冢这些都要提早预备,别人跟她差不多年纪的老太早就预备好了。

在她看来,这1500差不多也只能将将够。还指望着往后大儿子外头再多赚点回来,大儿媳帮人裁衣做衫能贴补一些。

现在,你要她把家财全掏尽,她怎么不肉疼的哦?

周翠花有眼力见地轻抚婆婆的背,给她顺气:“妈,妈,你别气坏了身子啊!孩子都是前世的债,就是来气人的。这死孩子做的孽,就让他自己还吧。没有了大孙子,你还有二孙子,三孙子……呜……”说着说着又哭了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