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零之农女进城[年代](91)

作者:十七屿 阅读记录

“妈——这是干什么嘛,我就算没儿子,我的俩女儿也是我亲生的啊!女儿咋就不77ZL算子孙了呢?你这是要让我,连女儿都不认我吗?哎……”

贺家阿婆也急了,还有些委屈,她为儿子好,儿子怎么还冤枉她呢?

“阿忠,你这是什么话,妈可没说女儿就不是你的种啊,我这不是想让继根他……”

“妈你快别说了,这灯就让大娒和小娒拿,错不了!”贺正忠赶紧打断。

虽然他不知道自己老娘要说什么,但是听那话头,好像要扯到侄子。想起大女儿说过的话,他还能让老娘说下去吗?坚决不能啊!

他老娘是根本不知道,她的大孙女有多厉害,多气势……多有钱!

“你就是没事找事!还没七老八十呢,就老糊涂成这样!”贺家阿公埋怨老妻,尔后招呼大家,“别误了吉时,赶紧出发吧。”

小姑贺贞撅着嘴跟在老妈后面,不停地在那嘀咕:“老太太,你别忘了我也是个女孩子啊,哼。”

第43章 首发晋江文学城 好戏

面包车载了满满的一车人, 晃晃悠悠,披星戴月,迎着缓缓爬上天幕的旭日, 开到了龙镇。

早在新屋等候的明珠舅舅, 一看见车子驶入街巷口, 就喊着:“来了来了……”

厨房内的外婆和舅妈听到信号,忙把已经烧过,将要浮上水面的一大锅汤圆,重新端到炉灶上。

就等候他们一进屋,汤圆正好漂浮上来。

这是本地搬家的习俗, 合一个只浮不沉的好意头。

另一头, 表弟李国庆听到信号,则是划好火柴棒,捏在手中。只等车子一停下,他就点燃地上已经摆好的长长一串鞭炮。

在屋内汤圆漂浮上水,屋外炮竹震天的时刻, 贺明珠一家四口终于正式地搬进了新屋。

贺、李两个亲家长辈, 久不见面, 在那握手寒暄。

“真是好啊, 可真是好。这屋子多亮堂。我家明珠娒可真是了不起噢!”贺家阿公和李家外公一个劲的夸赞。

贺家阿婆则是抓住亲家母的手说古礼,“她外婆, 你说说,这子孙灯不是规矩传下来, 就是要小子捧的吗?我这也是按旧礼来的嘛。”

“呵, 规矩是有,那也是人定的嘛,各家有各家的情况, 哪里就得照着本子来呢?”李家外婆心里暗骂这个老糊涂老偏心的亲家母,脸上仍还要和和气气的笑着。

“我们家明珠多能干的娒娒啊,我都恨不得是我自家的孙女呢,你有这样的孙女可多福气欸。那是十个孙子也比不上的呢!”

贺家阿婆非常不能苟同!又瞥见自家老头子那个恶狠狠的眼睛剜过来,嘴上不好说,心里却是嚷嚷开了:孙女再厉害,那也是孙女啊,到最后还不是要成为别人家的人?一个分外孙和内孙的人,还在那跟我说道理,我呸!

除了这对暗中较劲的亲家母,最心里愤愤不平的要数叔婶这对红眼病夫妻了。

周翠花原以为龙镇破败得很,在传闻里,不都是极荒极凉的小渔村吗?盖屋就盖屋咯,有什么了不起77ZL,不就是那鸟不拉屎的地头嘛!

可今日一见,心里那个愤懑,那个酸啊!

龙镇自年底的一拨大建造,过了个年,已经很有些欣欣向荣的城镇气派了。车子一路开过来,两旁的街道屋舍,车上的人那是看得清清楚楚的。

就连一直安土重迁,觉得农民进城能有个什么保障的阿公贺有福,都不得不自认为看岔了眼,不得不承认孙女这豁出去的行为其实是有远见的!

贺正义和周翠花就更不用说了。周翠花甚至认为,当初帮儿子哄来的那两千块钱,是真应该拿来到这里买地的。

可惜现在说什么也晚了!

看着这气派的三层楼,一层一层逛过来,那房间是各个都大都亮堂。不算上一楼的店面,竟然还有四个房间!

要是有一两个是他们家的多好呀!

周翠花手肘撞了撞贺正义,偷偷摸摸地嘀咕开。

……

一同而来的宗亲,坐在侧面沿河院子里吃着汤圆,一边看河岸的风景。

这时候桥已经造好了,码头也建好了,停靠着几艘客船,不日就要营运了。

“这个位置是真真的好!这阿忠的大女儿可真是有眼光啊!”几个宗亲叔伯都这么说。

“是说,阿伯你不知道,我有个亲戚也买了龙镇的地,还是那一档的。搬家时候我也去了,虽然那街够大的,可我觉得还是这里好——人多啊!以后我们来龙镇,坐船可不是都得从这里上岸么!”

“嗯,嗯,有道理。”大家都赞不绝口。

各人吃完点心,或小憩,或去街上逛逛,或坐在河岸边闲聊看风景。打发时间,然后等主人家开席。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