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三句半(119)

作者:touchinghk 阅读记录

火炮重,寻常的小舟乘不下它。可若是找来大船运送,寻常小河又承受不了这么深的吃水,必会触礁。

一条不起眼的寻常小河,变成了齐军与定王之间的天堑。

“沧水在南,水面宽阔,地下多有浅滩。齐军皆是轻骑轻装,卸甲上舟,弃车弃粮,必可成功渡江。”

他面上仍云淡风轻,心口却如刀绞。

卸甲上舟、弃车弃粮,轻描淡写的八个字,却与 拔剑自戕又有什么区别?

将军带军,没有粮草亦没有甲胄,他又能撑得了多久?

可他身为主将,要为数万齐军负责到底。肉身为盾与火炮硬拼,这样的决定,他做不出来。

李承衍微微闭眼,再睁眼时,神色已坚如磐石。

“南撤渡江。”李承衍轻声说,“待我等重整山河,再反攻而来。”

————————————————————————

南撤路上,程云果然紧追不舍,时而以火铳炮轰,时而率一小队奇兵突袭。双方交手已十分熟悉,各有胜负无妨大局。

齐军本就是轻骑,一路弃甲舍弃辎重,连营中做饭的伙夫都扔掉了铁锅,营中女眷弃车行路,终于先一步到达沧水岸边。

冬雪初融,沧水江流湍急。

荀远站在岸边,脑海中恍惚浮现去岁深秋,陇西石羊河畔三琯坠河时的场景。

茫茫然仿佛往日重现,不知为何,心中隐约有种不祥之感。

岸边确有渔船舢板,三两渔夫早在大军来时便仓惶逃命,只余鱼鹰一只孤零零立在船头。

如果此时需要渡河,数万大军靠着这寥寥数条小船往返运送,不知要运到猴年马月去,决计不可行。

李承衍片刻都没有犹豫,扬声下令:“将船只以绳索相连,在沧水上建浮桥!”

船送兵,不可行。

可若搭成浮桥,半日之内送数万军将过河,并不是难事!

只是他们一路上舍弃辎重,连粮草都丢弃精光,如何去找造浮桥的材料?

生死攸关之时,王家副将面色严肃,忽然转过身一剑洞穿了爱马的喉咙,将缰绳卸下递到李承衍的手中:“…渡江保命,要马有何用?属下身先士卒,先行献上三尺绳索!”

男儿血性,叫好声一片。

荀远心口大恸,胯/下/爱马相伴他数年,从无名小卒一路至齐军百户,陪他走过千山万水,早已与亲人无异。可王家副将先杀战马,其他人又怎敢不从?

李承衍眉心微动,手指被攥得发白,胸中气血翻涌面色却仍淡淡,反手捅/入战马心脏。

宁愿杀马,也绝不能将战马留给定王。

道理的确是这样。

可若只讲道理,人心又去了哪里?

成大事者,到底是要不拘小节,还是要心狠手辣?

沧水被战马的鲜血染红,恰如天边斜阳,水天渐渐融为一色。

争分夺秒,每一眨眼的瞬间也许都会是来不及渡江的一条人命。

舢板和渔船被一艘艘连在一起,可沧水宽阔,仍有小半的水面之上空空荡荡。

浮桥,只搭了一半!

王家副将目光深沉:“殿下,不可再耽搁下去。如今春暖,河道只余一半,只能令军将下河组成人墙,尽快过河。”

荀远大怒,几乎便要破口大骂。

王家本是鲁北豪绅,军中王家旧将大多来自鲁地。鲁地沿海,军中懂水性会凫水的将士大多来自鲁地,是王家旧将。

会凫水的人,就算跌入沧水仍有一线生机。

可 是除了他们之外的其他人,那些李承衍从甘陕招揽来的散兵,那些久居内陆的江湖门派,那些如他一样投靠殿下的内陆骑兵,又该在水中如何活命?

一条沧水,拦住的不仅是齐军,更是齐王李承衍的齐军。

而不是王家的齐军。

他怒道:“既然如此,不若叫会凫水的那些人先行下水组成人墙,我们再踏着他们肩头过去?”

王家旧将一片哗然,自有人向荀远投来愤恨目光。

荀远想破脑袋也想不通,为何生死关头,仍有人处心积虑排除异己?是不是就算魂断此地,哪怕行至黄泉路下依然要守着一颗防备心?

李承衍却似早有预料,听王家副将这一句话连眉梢都不曾动一下,只淡淡说:“无妨,定王辎重慢行,来不了这么快。继续搜船。”

他抬高声音:“我李承衍,今日绝不会令麾下将士涉身冰水,无论来自何地。”

他说得笃定,引来军将欢呼声一片。

可在震耳欲聋的声响中,李承衍的心却渐渐渐渐沉落到谷底。

战马已死,再无退路。

沧水漫漫,何处寻船?

伏枥十载,父母恋人俱已失去,却落得兵败如山倒命丧沧水的下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