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三句半(133)

作者:touchinghk 阅读记录

为什么要在战况正是顺利的时候绕路?

内阁大 臣却面露难色,支支吾吾、吞吞吐吐道:“…溧阳以南,有…有齐王领湘军驻守。”

齐王李承衍,得知倭寇火烧松江府之后,奔袭千里带三万湘军驻守在溧阳以南,以穿云弩为兵器,与倭寇火拼十余日夜。

湘军何等勇猛,数次与四皇子的神机军在沧水交手,各有胜负——然而驻守溧阳十余日,三万湘军折损过半,溧水绕城,生生被湘军鲜血染红。

战至最后,齐军甚至找不到能填入穿云弩的箭矢。溧阳城中百姓连家中木筷都献了出来,宁愿全城百姓被围困饿死殉国,誓与齐军共存亡。

妇孺老少,宁死不做扶桑国的走狗。

程云的拳头紧紧握起,热血仿佛从心底一泵一泵涌出。

而高坐在龙椅上的四皇子却面露喜色,迭声追问:“李承衍可有负伤?湘军可是真死伤过半?若是没了湘军,要剿灭齐贼,就容易多了罢!”

那一瞬,程云几乎按捺不住拔刀砍向四皇子的冲动。

李承衍听闻松江府沦陷,宁愿舍弃三万湘军,亦要守护溧阳百姓。

可四皇子眼中,看不见溧阳百姓,亦看不见那作乱的倭寇,只看得见李承衍的三万湘军。

四皇子却兴奋地站起:“天助我也!当真天助我也!便令倭寇与齐贼斗得两败俱伤,我们作壁上观,将来好坐收渔翁之利!”

程云扑通跪地,朗声请命:“齐军正值孱弱,臣请命率军,趁此时将齐军一网打尽,绞杀干净。”

军权,他满口谎言,所求的只是沧水北麓神机军的兵权。

四皇子犹豫半晌。

可他终究还是没有点头:“再等等,爱卿,我们再等等…”

等什么呢?是等到齐王李承衍为护百姓战死沙场,还是等到华夏江山尽数沦落在倭寇的铁蹄之下?

程云深深低下头,齿根被咬得生痛。

该如何是好?该如何才能救我华夏子民?救天下百姓?

——————————————————————

重华宫中,三琯一身缟素,跪在李太妃面前。

“太妃本该颐养天年,不该以身赴险。四皇子虽奸诈狡猾,却极好贤名,太妃若是置身之外,可保后半生安然无虞。”

李太妃神色坚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都没了,一个老太妃还如何谈颐养天年。若华夏沦落,松江府女子的命运,便是你我他日的命运。”

李太妃扶起三琯,褪下手上的玉镯套在三琯腕间。

“你很像你师父。”她声音温柔,“看似整日嘻嘻哈哈不学无术,却一身风华铮铮铁骨。”

三琯喉头发涩:“师父…看错了四皇子。”

以为皇帝昏聩,另择贤君才能救天下于水火。

却不知引狼入室,看似贤德爱民的四皇子为谋皇位,早已成了扶桑国的走狗。

李太妃轻轻摇头:“四皇子贤名举朝皆知,上当的人又何止他一个?”

三琯还欲再劝她置身事外,李太妃却只是浅浅一笑:“于公,四皇子 窃国卖民,我虽是女子,亦是华夏子民,宁可被诛灭九族,也绝不与他同流合污。”

“于私,我受定王妃恩惠,当日她蒙难,我人微言轻,未能救下她。今日若能助你们一臂之力,就算黄泉之下见了她,我也终于能抬头了。”

再多的话语不必多说。

大是大非之前,国破家亡之前,谁人没有必死的决心?

三琯没有起身,只是重重磕下一个头,清清楚楚地说。

“我替松江府百姓,多谢太妃大恩大德。”

李太妃俯下/身,抚了抚三琯散乱的鬓发,轻声说:

“我替定王妃阿翡,多谢你照顾她的儿子。日后程云,便依仗你了,三琯儿。”

————————————————————————

是夜,三更刚过。

重华宫的李太妃突然发了疯病,不知如何爬上了重华宫厚厚的琉璃瓦,坐在高高的屋脊上口口声声说自己看见了“变成蝴蝶的太上皇”。

夜空情郎,重华宫殿前青砖上湿痕累累,酒香扑鼻。

四皇子好贤名,一向对老太妃十分优待。更何况这位老太妃如此笃定说太上皇就在重华宫的宫殿顶上,正正坐在她身边。

侍卫不敢动手,宫女大监哭作一团,嘤嘤苦劝李太妃由屋脊上下来。

四皇子还在睡着,守在宫外的大监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守宫的禁卫搬来云梯,高高架起,想爬上屋脊将李太妃救下。

哪知方才还言笑晏晏的李太妃却突然神色大变,怀中掏出火折子,如折了翼的蝴蝶一般落了下来。

火苗落在满是酒香的青砖上,眨眼之间,重华宫燃起了熊熊大火。火舌像是蜿蜒的长龙,一口噙住那随风飘荡的帷幔,又转瞬之间吞噬了窗棱,一点点逼近高耸的屋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