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三句半(135)

作者:touchinghk 阅读记录

程云深深吸一口气,牵紧三琯的手,火铳从袖袋滑至腕间,一步步行至紧闭的城门前。

“京卫指挥使何在?”程云朗声呼喝,“定王李承云在此,速速打开城门。”

守城禁卫分明听见、看见了他们,却迟迟没有任何动作。

三琯屏住呼吸,手指稳稳放在穿云弩上。

可半柱香后,城门缓缓打开。北顺门指挥副使不知何时从角楼上下来,正正跪在三琯和程云的面前。

那指挥副使大约五旬年纪,眼窝深陷,眉心有深深皱痕。

他跪在地上重重磕头,开口时却/操/了/一口程云最最熟悉的吴语侬腔——是程云的家乡话,是百万遭倭寇铁蹄践踏的,他的松江府同胞的...家乡话。

“殿下,倭寇大敌来犯,臣愿随殿下前往松江府,营救遭难的骨肉同胞。”他朗声说。

话音刚落,人头攥动的角楼上亦有侍卫附和。

“定王殿下,臣亦愿随殿下前去剿灭倭寇,救松江府于水火!”

“殿下,臣亦愿去!”

“殿下,还有臣!臣也去!救父母妻儿,救天下百姓!”

第83章 以身殉国 今日我马革裹尸又如何?我李……

一片慷慨激昂中, 早有侍卫牵马过来,程云在三琯的腰上轻推一把,稳稳将她送上马背。

可他自己却并没有跟着上来, 只将火铳一并递到了她手中。

三琯攥住他衣袖:“你不和我一起走吗?”

他极温柔, 抚她脸颊轻声说:“兵权还没有到手。”

离开这四方皇城对他来说, 并不算难事。可要抗倭救松江府百姓, 仅靠他一人却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驻守沧水北麓的神机军只认当今万岁的虎符,只有兵权在手, 将在外君命才能有所不受。

三琯懂。

“你先走,我看着你。”程云说。

三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牙关紧咬一夹马腹, 离弦箭一般冲了出去, 数十守北顺门的侍卫紧紧跟在她身后,马蹄扬起一片沙尘。

她跑出不远, 忍不住回头。

第一次回头的时候, 她还能在帝星的熹光中看见北顺门下他静静伫立的身影。

第二次回头的时候,晨曦中已升起薄薄的白雾,皇城如被笼罩在轻烟之中。

她第三次回头, 再转身的时候眼泪扑簌簌落满衣襟。

—————————————————————————

赣州城外, 齐王李承衍血战已有两日夜。

两万湘军只剩下数千骑兵,驻守在赣州城外的灌丛壕沟中。土垒高高耸起, 李承衍 脸上满是黄土,静静等待倭寇炮火降临。

倭寇的火门炮一点点推进,李承衍站在壕沟当中高举染血的金刀,神色凛然。荀远就站在他身边,□□上红缨随风飘摇,几乎分不清是不是沾满了鲜血。

炮声响起, 他们亦驾马前冲,妄图以血肉之躯冲开火门炮的重重包围。

数千倭寇引燃锥绳,一排排火铳冒出白烟。

一个接一个的将领倒在前行的路上,战马受惊。

李承衍紧紧攥着缰绳,俯身轻触爱驹的鬃毛:“莫怕,无论是生门还是死路,今日都有我陪你。”

空气中弥漫着诡异的肉香,马队穿插在战火之中。

忽而身下一声悲鸣,他胯/下/爱/驹摇摇晃晃,侧着身子倒在了地上。

电光火石间,李承衍紧咬牙关,踩在马背上纵身跃起,向前奔去。

齐军与同样拥有火铳和火门炮的四皇子军队交战多次,以往不敌的时候,还有滚滚而逝的沧水,可以被当成后撤的退路。

可是今日今日面对倭寇,他们撤无可撤。

“火铳远距离才有用,待我们近身肉搏,必可将今日血债讨偿!”李承衍大喊,率先向离他最近的倭寇砍了过去。

那倭寇个子虽小,动作却极灵巧,口中哇啦喊着抛下火门炮,亦拔出身上长刀勇猛迎战。

李承衍毫不退缩,手腕翻转,金刀耍得像一柄花枪,使人眼花缭乱。那倭寇脸上狞笑,还待再欲出刀,却被李承衍瞅准空档一刀刺中心脏。

倭寇圆睁双眼倒地,可李承衍心中却连一丝杀敌的畅意都没有。

茫然四顾,如他一般冲到敌人阵中的不过寥寥数人,绝大部分并肩作战的齐军都倒在了火门炮的硝烟之中。

一人之力,如何抵抗得了千军万马?

他奋勇杀敌,却救不了松江府黎民百姓。

虎口猝然一痛,李承衍下意识低头,这才发现手中的金刀不知何时竟断裂成了两截。

一截留在眼前那倭寇小兵的胸膛,另外一截残刀却还握在自己的手上。

天昏地荒,西风沙场。三军之士,身首支离。

李承衍仰天一笑,手腕轻轻一翻,刀锋翻转,落在了自己的咽喉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