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三句半(141)

作者:touchinghk 阅读记录

倭寇来袭,是他力挽乾坤,领军治国文韬武略,他得江山是万民之福。

她不信的不是他的能力手段

而是他的心。

“是不是错过一次,你就再也不会相信我了?”

他说出口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片又一片的金缕叶狠狠扎在胸前。

李承衍眼中似有火苗:“留下来陪我。我对得起江山,也一定会对得起你。再给我一个机会,好

么?”

三琯:“我已经是旁人的妻子了。”

承衍:“我知道,但我不在乎。我只想问你,愿不愿意留下来,做我的妻子?”

三琯闭上眼睛:“我不愿意。”

睁开眼时,十四少女时期的心情依然清晰。

但是太多爱恨情仇横亘其中,无数条无可挽回的人命,让她连直视他的眼睛时都会感受到无法控制的痛苦。

一再被拒绝,李承衍戾气油然而生,脸上却还勉强维持着体面,只冷冷问。

“如何能让你愿意?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率土之滨莫非皇臣,连天下都是我的,更何况你的心呢,三琯 。”他的神色在晦暗的月色下分辨不清,“若是程云明日战死沙场…”

郑三琯轻轻笑出声,回过头。

“他生我生,他死我死。”

第87章 一念之间 恰恰可以在现在坐收渔翁之利……

登封元年十月, 倭寇强渡沧水直逼京师。

神机营守军最初几无抵抗,节节败退,五个时辰之后倭寇大军踩着木架浮桥渡过了河。

可就在倭寇主将刚刚过河, 正欲向沧水神机军发起总攻之时, 数十门火门炮自山腰之上轰然炸响。

沧水茫茫, 毫无遮蔽。踩在浮桥上的倭寇在从天而降的炮弹之下纷纷跌落水中, 浮桥接踵沉没,哀嚎呼叫声漫天响起。

已经过了河的倭寇在突袭的火力之下四散, 久久无法集结。已经上岸的倭寇只得顶着炮火向前,妄图登山夺城。

然而守军早有防备, 城墙固若金汤, 城中百姓自发参战, 站在城楼下丢下无数沙袋。

火药不足时,由血汗来补。浇在云梯上的不仅是桐油, 还有今岁芒种百姓收割的口粮菜籽油。

孤注一掷, 军民同心。

沧水南麓,李承衍早在渔民的带领下绕至沧水下游。

斗转星移,他曾在这里险些丢了性命, 郑三琯将匕首贴在他的胸口, 粉红色的伤疤提醒着她对他的仇恨。

可是不久之后,他却在这里和郑三琯并肩作战, 金刀高举,劈向逃窜的倭寇。

赣州百姓的哭喊声犹在耳边,李承衍全身的血液似在沸腾。

数月之前,赣州倭寇点燃锥引塞入火铳,燃烧的引线落在沾满了油的城墙上,火舌在眨眼的瞬间弹起。火门炮轰塌城墙, 墙上的齐军像熟透的葡萄,一个接一个坠落在地,空气中弥漫着人肉的气味。

然而数月之后,火门炮高架山门毫不留情朝着沧水上的倭寇攻击,沙袋仿佛熟透的葡萄一个接一个砸落在倭寇的头顶。火舌吞噬的不再是我华夏城墙,而是那攻城的一座座云梯。

硝烟四起。

他四顾时却不再茫然。

以往夺皇位呕心沥血、争江山众叛亲离,回首时常常问自己“值得吗”。

可在这一刻,李承衍似乎明白了何为天下,他付出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

夕阳渐沉,夜色渐起,星河璀璨仿若她耳垂上的铃铛。

火门炮的火力渐显不足,炮声的间隔越来越长。

沧水下游逃窜的倭寇流兵越来越少,却始终未见渡河的信号。

李承衍掌心被汗浸湿,几乎握不住金刀。

忽而一个散兵从河中爬出来,似是认出他是主将,悄无声息地摸到了李承衍的马腿旁边,举起匕首狠狠戳下。

天色昏暗,李承衍眼角余光瞥见时,已来不及挥刀自保,只能眼睁睁等着马腿被戳,战马发狂。

可电光火石间,却是郑三琯臂上的穿云弩,流星一般射中了那小兵的眉间。

他怔怔地看着她,发梢因为汗水而晶晶发亮,眼眸因为拼命的神情而璀璨无双,耳垂上的铃铛发出细碎的光。

恍惚间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又恍惚间觉得自己还来得及。

远处忽而亮起耀眼的烟花,片刻后巨响传来,在渐渐安宁的夜里响彻云霄。

三琯笑了起来,那笑容比天边的烟花还要灿烂。

“十一,荀大哥来了!”

四季山庄的烟花,郑三琯终生难忘。

而此时此刻她的笑容,李承衍亦铭记了这朝露一生。

“渡江!”

信号已来,李承衍无须再等,立刻下令。

带路的渔民早有准备,军令之后,芦苇荡中无数艘舢板渔舟探出头来,朝着岸边的齐军驶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