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之崛起而穿书(211)

作者:谢述宴 阅读记录

枕头下有三张照片,一张,是三个人站在浦江面前的合影,还是少年的模样。

第二张,只有桥,一座跨过云端的桥,还在施工过程中,看不出来有多漂亮,只能看见下面险峻的山峰峡谷。

第三张,没有桥,却有一个女孩的侧脸。

她站在山顶的巨石上,抬头看向远处染了暖金色的云海,她的眼睛,睫毛,还有脸颊,也染上了暖金色。

风吹起她的短发,

她在看远方,而拍照的人在看她。

门又被推开。

苏擎的脚步顿住,眼疾手快,猛地冲过去,从女人手里拿走了照片,“妈,你——!”

他还没发作,女人就抹着泪抬头,“儿子终于不用单身了,懂自己找媳妇了,苏家有后了。”

话锋一转,抓着他的手急问,“什么时候把照片上的仙女带回来看看?”

他的脸腾的红了,是从耳后红起来的。

“没,没有,吃饭了!”

仓皇逃去了客厅。

屋内的电视机开着。

“让我们一起倒计时,迎接新年的到来——”

“五,四,三,二,一!”

窗外,烟花升空,映照在浦江上,像是开在水里的光之花。

它那么美好,照亮了黑夜和城市。

它转瞬即逝,但却给每个看见它的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欢呼声和喧闹声,从浦江的两岸蔓延开来,沪城高大的建筑体上,各种颜色的光组合出“新年快乐”四个大字。

除旧迎新——对于华国,对于华国的每个人来说,未来,虽然可能有困难,有痛苦,有悲伤,有不幸,有意外。

但也会有惊喜,有温暖,有希望。

每个人,无论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这一刻,都被跨年的气氛所感染。

都被这样的念头感染——只要活着,就能有希望。

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努力,去迎接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

绚烂的烟花穿过窗户,照在玻璃上,照进屋内,落在相框上。

相框上的人,带着笑容。

谢雁抬头,看了眼里面的人,回报以同样的笑容。

我们过得很好。

你们看见了吗?

第68章 此去通途34

谢雁以为,特意点名叫他们来,是要他们负责方案的调整和更改。

按照林铸江的想法,要取消混凝土材料,做成全钢的拱桥。

还有选址的改变,要求能将世博会的展区尽收眼底是——

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林铸江交给他们的是另一件事。

“风洞试验?”

苏擎说,“原来不是看上了我非凡的才华,而是看上了同舟大学的实验室?”

方斯闻点头:“沪城是沿海城市,除了雾天以外,还有台风和寒潮,跨江大桥如果选址在这个地方,必须要考虑抗风能力。”

和一般的桥不同,这座桥的拱形——大大增加了受风面积。

如果抗风能力不够强,可能会产生很多问题。

“我去联系沪城周边的气象站,收集资料。”

谢雁很快给出了计划,“方哥找一下相关实验的资料,给一个基本的实验方案。”

苏擎:“那我?”

她说,“除了非凡的才华,你不是还有卓越的社交能力吗?”

谢雁收起东西,盯着他,“联系一下我们学校的风动实验室。”

苏擎:“其实我是个非常内向且不擅长社交——”

他看着已经收拾好东西出门的两个同伴,话还是坚强的说完了,“的好同志。”

行,不就是风洞实验吗?

冲就完事了。

沪城四周一共有三个气象站。

谢雁收集好三个气象站三十五年来每天的风速、风向记录,用信息处理系统,对上万个数据进行计算。

这是一项不小的工作量。

沪城是华国最早开始研究台风的城市,没有别的原因——环境太适合了。

一直以来,因为地处沿海,又在长江入海口,沪城经常受到来自海上的强台风的袭击。

从古代开始,华国就开始对台风和相关灾害进行观测,民国时期,相关的数据,地图和台风眼图,都是人工手绘的,精度不比机器差。

沪城的台风厉害到什么地步?

六十年代的沪城,就可以单独出一本台风年鉴!

根据信息系统收集的各种资料和信息,谢雁发现,沪城的台风一般出现在台风季节,和东南沿海的其他城市一样,都是七到九月台风最多,其他月份也有。

过去的十几年里,只有三年沪城没有被台风影响到。

可以说,一到台风季节,沪城就得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处理暴雨、淹城、狂风等极端天气带来的危险。

跨江大桥不同,因为拱桥独特的造型,注定了它会受到比以前几座跨江大桥还要厉害的风力袭击,而且,它不会躲起来,它永远伫立在江上。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