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118)

作者:江东阿玥 阅读记录

“陛下果然明鉴。”我点头:“如今两国重修旧好,理应更进一步。如今诸葛丞相北伐在外,吴国为盟友,也当尽一尽心力才好。不然,让陛下坐享其成,以陛下雄姿伟略,想必心中也过意不去吧。”

“呵呵。”孙权又笑起来:“我算知道诸葛亮为何要派你随陈震一同来吴了,你这嘴,舌灿莲花,若是个男子,恐怕陈震此番也不必来了。”

“那是。”我略得意:“陛下这也不算谬赞了。”

“夫人倒不谦虚。”孙权眼里透出几分诡谲:“可惜夫人早许了诸葛亮,否则,这东吴的后宫也不差再多添一位……”

打住。这就过分了啊。咱们交情才建立起来,你这是要亲手摧毁啊。

“陛下慎言。”我此时倒不怎么怕了,可把我牛逼的,叉会腰,继续说:“我家丞相可是很宠我的,这样的话,可别被他听去了。”

孙权听我这略得意的话语,冷哼了一句:“听到又如何,真宠爱你,却也放心你孤身前来?”

“陛下刚刚不是也提及了,我家丞相因公废私,如今他一概事务皆以国家为大,且不用说他委不委派,妾若能为他分担一二,也能使他少些操劳,何乐不为?我们可谓是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啊。”

孙权摇摇头,没想到随口一句,引出我这么多胡扯,于是自己又转回原来的话题,道:“说罢,诸葛亮还有何条件?”

这回可是他自己问的,我没逼他。

“陛下既问了,那妾也就再冒昧多言几句。”我说:“首先,联盟既已达成,两国便皆要以对方之利益为重,想两国之想,忧两国之忧。如今我季汉倾一国之力,北伐曹魏,迫在眉睫。而东吴新立,又定都武昌,恕我丞相直言,陛下当初为何迁都至武昌,其中缘由,想必您印象也极为深刻吧。”

孙权闻言,略蹙眉想了想,说:“黄初二年……”此言一出,他神色微变,接着抬眼看我。那珠帘摇晃,滴滴答答的,倒是好听得很呢。

“陛下不便回答,妾可以替陛下回答。”我接了他的话茬,说道:“我先帝为报关羽之仇,率兵南下,陛下为阻挡蜀军进攻,方便就近调遣军队,故而将都城牵至了这里。是否?”

荆州的故事,夷陵的往事,注定是孙刘两家都无法轻易抹去的,什么盟好呀,皆为因势利导,大家心知肚明。

“这也是诸葛亮让你来问的?”孙权冷冷哼了一声,我虽看不清他的表情,但听语气已有不悦。

“陛下别着急,咱们只当随意聊聊,不必动怒。”我道:“我家丞相只是想托我亲自问一句陛下:如今联盟已成,您还将都城定于此地,又是何用意?难不成,还想着夷陵之战前那般,于长江沿岸增设兵防,牵掣我国?若是如此,您可就太没诚意啦。”

我语气轻松,但一字一句都尽量靠上了诸葛亮交代我的要点上。此时,我脑海里浮现出的都是那夜他于汉中相府中,点着灯慢慢看着墙上的地图时,拧着眉毛若有所思,最后将灯停在了“武昌”这二字上。

若是将东吴纳为盟友,便要使它能够发挥它的价值。

“诸葛亮这人,倒是刁钻。”孙权冷笑一句:“想让朕迁都,便直说了罢。偏让你来与朕绕这么多弯子。”

“陛下,我丞相也是为东吴安全虑,为你我两国之长远利益所虑。”我见孙权也算爽快,不愿听我东弯西绕之语,便更为坦诚了些,道:“前数年,曹丕在世时曾两次亲率军抵广陵,几乎要深入东吴腹地,可见陛下过于防范长江上游而忽略其他地域,我丞相为此深感担忧,若长江下游的江北防线被曹魏攻破,不止我国数十年心血要毁于一旦,陛下三世之基业恐亦有倾覆之危。”

孙权听了,沉默半晌,忽立起身来,自个在殿内踱起了步子。我偷偷看他,仿佛已经有了些许摇摆。

“这些,都是诸葛亮教你说的?”孙权忽然发问。

“这样的话,倒不必丞相教我,但凡明些事理的人,都能看透。”我道。

“哼。”孙权道:“如此,朕还得向诸葛亮致以谢意了,多谢他为我东吴思虑甚详,连迁都之事都为朕考虑到了。”

“不敢。”我躬了躬身子,以示敬意。

“罢了。”他道:“只这一条?”

“陛下若愿意答应,便是成全了吴蜀联盟的一件大事,从此两国交往便更为稳固。”我答。

“这一条,朕可允诺诸葛亮,只是迁至何处,自然还当朕与朝臣再做商议。”孙权道。

“这是自然,不过事急从权,我家丞相现下还在北征,也望陛下的决定不要拖得太久。”我略为施加几分压力于孙权,又听得孙权回复我道:“迁都是大事,但朕可答应诸葛亮,不出明年,吴国都城必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