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176)

作者:江东阿玥 阅读记录

第104章 安

蒋琬被关在李平的私牢之中,被找到时也已伤痕累累。他面容憔悴,胡子也不知多久没打理,头发散乱,一个人静静的卧在干草堆上。

听见响动,他转而睁开眼睛,见到是我,嘴角勉强的扯出一丝笑。

“终于来了。”

他道。

“还以为要死在这里呢。”

蒋琬说。

仍是那云淡风轻又漫不经心的语气。

我看他忍痛卧在那里还笑得出来,明明如此窘迫又狼狈。牢中阴暗潮湿,只有一扇小小的窗户投射进小小的一束光来,映在他的脸上。我也跟着他的笑笑了起来,笑着笑着,又红了眼圈。

“丞相安好?”蒋琬被抬出去时,望了我一眼,问道。

“安好。”我答。

“那就好。”蒋琬平静的看着那束光,这一刻,他的心也好似终于放了下来。

接下来,所有事情都进展得很快,李平垮台也不过一夜之间。蒋琬被救出来后,他手上的供词与书信也成了控告李平的新的证据。

诸葛亮很忙,近一周的时间,他都很忙。大批官员来到相府前,有恳请从重处罚李平的,也有认为李平之前有奇功,希望从轻发落的。听完这些言论,诸葛亮还是十分的犹豫。

自从他经过这件事后,整个人又苍老了一些。

我想给他揪掉那些白头发,但是发现根本揪不完。他已经不是建兴五年的那个他了,北伐以及这件事,着实耗费了他太多元气与精力。

“李平之事,你认为如何。”

这是诸葛亮继上次孙权称帝后,再次问询我的意见。

书房里,烛火有些暗,他的脸色并不好。

“你是丞相,该由你定夺。不用受旁人的干扰,他们的话也都算不得数。”我道,“知道吗?我特别喜欢那夜从咸阳门出来时的你,我从没见过那样子的你呢。不怒自威,侃然正色,很有魄力。”我道。

“亮认为,于公,李平尚可以偷生,于私,决不可轻纵。”诸葛亮道。

我知道他的意思,于私不可轻纵,是因为老张的身故,外加上我与蒋琬,也都曾有性命之忧,李平实在可诛。于公而言,李平早期实在是有过大功的,诸葛亮向来执法严明,一贯秉承“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的态度,自动认罪的,也还可以轻判。

除了这两点,让诸葛亮感到纠结的,还有一点,便是李平的身份。以他为首的益州集团与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多年来一直存在某种隔阂与猜忌,虽有合作的时候,但更多的却是对峙。两个集团历经十数年都未能融合,实际上也不可能融合。对于刘备诸葛亮这样的外来势力夺取政权,他们岂能不恨?再者,双方目标也从未一致过。诸葛亮等人的志向一直是兴复汉室,恢复光武帝时期的盛世,维护汉朝的统治;而李平等人则不以为然,只以保全自身为主旨,川蜀之地自古就是安逸之所在,益州集团之人乐于维护自我的割据统治,并无进取之心。

若是诸葛亮严惩李平,恐怕会牵连到一众益州集团人等,侵犯其利益,而诸葛亮数年来苦心经营建设的和平关系又要被打破。这次北伐不成,必定还要有下次的,后方不稳,前方也根本无心恋战,他曾数度在刘备出征时留守大本营,这样的道理,他一定都懂得。

我为他点上香,盖上博山炉的盖子,这香是他常年爱点的,只是我一直未曾知道这香的名字,于是今夜问他:“这是什么香?”

诸葛亮看了香炉一眼,道:“是荀令的十里香。”

“荀彧?”我有些新奇。

虽然对三国了解得并不多,荀彧这个人却是有耳闻的。曹操的谋士,后为尚书令,因心向汉室,不同意曹操称王,最后自杀而死。

诸葛亮爱点荀令香,是否也怀了效仿荀彧为汉室而死的决心?

——这样的心,他是一直都有的。

我看着那香燃了之后从博山炉的数个小孔中争相飘溢而出,又形成了几股,弯弯绕绕,即刻在这室内弥漫开来,顿时暗香盈室。十里香逐渐熏染到他的衣裳上,沁入他的肌肤里,每一寸都是香的。尝一口,是檀香和零陵香交织的味道,甘松悠远绵长。

可是,我还是很想知道那日的故事,诸葛亮回去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最后是他安然无恙的走了出来。

“那天,到底是什么样呢?”

我终于忍不住了,问他。我的双手扒着他的肩膀,靠在他的背上。——我最喜欢这样的姿势,暗夜里与他窃窃私语,甚为舒适。

诸葛亮也累了,他眯着眼睛,苍苍白发正迅速往外生长着,我不由把他抱得更紧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