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181)

作者:江东阿玥 阅读记录

他是有轮廓,有实体的。

建兴十年的冬天,诸葛亮没有回来。

除夕时放的那一盏孔明灯飞到半路,竟然自己燃烧了,从空中跌落下来。

这不是一个好的预兆。

建兴十一年,诸葛瞻七岁,诸葛果也已满四岁。两个小孩儿时常在庭院里奔跑,冬天带他们打了几场雪仗,春天带他们一起酿了桃花酒,夏天带他们去捉萤火虫,秋天……和他们一起等待他的归来。

我知道诸葛亮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会与我说实话,于是偷偷去问了姜维。姜维在寄回来的信中说,原本一切还好,只是第五次北伐将近,事务繁多,丞相病情反复,时常犯咳疾,最近的几次,痰中已经开始带血。

我阖上书信,看着天空南归的大雁,一字排开,扑着翅膀飞向远方。苍凉的大地上,到处都是枯叶卷落的声音。

秋末冬初,诸葛亮回来了。我不知道该带着什么样的表情去迎接他,才能让他看不出来我的满腹心事。

他倒是很高兴,他说他在回来的路上捡了一株梅花,想把它栽在庭院里,看看能否救活。

是了,他好像很喜欢梅花。

初冬的风逐渐凛冽,北风呼啸,他很认真的在给那株梅花培土。尽管是寒冬,因为运动的缘故,他的额间还是沁出了点点汗珠。

“既然喜欢梅花,为什么不一早就种下呢?”我问诸葛亮。

诸葛亮笑而不答。

“诸葛亮,咱们回隆中吧。”我蹲着身子在他旁边,很认真的说。

“你说什么?”他手里做着自己的事情,好像没有听清我的话。

“我说——”我大了点声音,再次与他道,“咱们,回隆中吧。”

他放下工具,一脸愕然的看着我。

他要回一次隆中。

我想。

他必须回一次隆中。

我只怕他这次不回,下次,就再没有机会了。

这件大氅我断断续续缝了很久。自许久之前被阿夏笑说缝的像只山鸡,我又拆了线,重新缝了好几遍,这才有了仙鹤的雏形。

此时它终于穿在了诸葛亮的身上。

我就觉得玄色最配他,庄重典雅,翩翩君子。哪怕此时他已经五十三岁了。

季汉没有人知道这段时间他们的丞相去了哪里,也不会知道他们的丞相已经扮成了商人模样,被他的小妾勾搭着,偷偷溜去了襄阳。

“这间酒肆我曾常来。”

入了襄阳城,诸葛亮打量着这座襄阳最大的酒肆,仿佛立刻回忆起了无限往事。

“那时候,徐元直、崔州平、石广、孟公威。”诸葛亮站在窗边俯视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与我道,“我们五人得了空便会来这里指点山河,谈论天下大势。那时候我少时轻狂,自比管仲乐毅,而其他人问我,我却只道他们能做个刺史、郡守而已。想来他们四人皆是大才,若不是这乱世故,他们也皆可封侯拜相,做当朝之重臣。”

“特别是元直啊……”

诸葛亮提到徐庶,眼神轻柔无比,看向缥缈的远方。

那里彤云密布,顷刻间下起雪来。

点菜时,我问小二,“有什么招牌菜否?”

小二二话不说,端了碗不知名的菜上了桌,放在我和诸葛亮面前。

“这是什么?”我问。

“老爷和夫人是外地来的吧。”小二笑嘻嘻地说,“这可是我们襄阳城的名菜,别的地方是吃不到的。”

“这叫孔明菜。”小二介绍着,语气略微有些得意:“无论佐酒还是下饭,都好吃得很呢。之所以叫做‘孔明菜’,也是因为大名鼎鼎的蜀国丞相曾经于我们襄阳躬耕隐居十年的缘故,那时他便是在此处发明的这道小菜,深受襄阳百姓的喜欢。”

小二一口气说完,我笑着看了看诸葛亮,漫不经意的问道,“哦?是这样的吗?”

小二看着我俩表情奇怪,不明所以,诸葛亮见状也笑起来,打发了小二,道:“许久没做,都已忘记这件事了。”

“可襄阳百姓都替你记着呢。”我道,“或许这道菜,会一直流传下去也说不定。一千年,两千年,待到那时候他们再吃起这道菜,还是会第一个想到你。”

第二日,我们去了襄阳以西十五里的隆中。

大雪逐渐深厚了起来。

“一场好雪。”

诸葛亮骑在马上,看着隆中的庄稼都覆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感叹道,“如此,来年一定有个好收成。”

二十六年,他终于再度回来了。

他说着这话的时候,又把我拉进了无限想象中。

——白雪中,那个翩翩少年,带着斗笠,正从远处朝我走来。

远远看见草庐,进了院子,陈旧的匾额上书着“诸葛草庐”四个大字,院中果然立一株梅树。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