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283)

作者:步帘衣/桥半里 阅读记录

外围那些入戏不深的,毕竟只是愚昧而不痴傻,见了官兵就哭爹喊娘地投降了。核心那些被海通蛊惑得五迷三道的,尤其是那些“娘娘”“将军”“大臣”,为了掩护海通逃走,竟也想和官兵硬碰硬,举起锄头就往人的脑壳上砍,眼神中没有丝毫人性。

结果最后一清算,走失百姓全数落网,唯独漏了个海通。

新任淮南道道台把人和案子往青州知州的衙门里一递,青州知州本就因为袁斐瞎献殷勤,生怕被扯下水,正是着急上火,一迭声叫人赶紧抓人,青州上下全境搜捕。

海通并没有外逃,他从山路回了淮南,甚至靠着信徒接应,混进了淮南道的大狱里。

海通将那“善心娘娘”的头活生生砍了下来,剥去皮肉,剩下血淋淋的一个头盖骨,说是佛祖显灵,知道“善心娘娘”的冤屈,将“善心娘娘”在狱中点化为了血舍利。

他用这个血舍利招揽剩余信众,开创“通天佛意教”,让信徒在淮南各地张贴成仙入教榜,领着一拨人,逃进深山老林去了。

这等妖邪祸害,竟然在眼皮子底下大张旗鼓地逃走,甚至有伺机东山再起的意思,且不说这人究竟是如何骗得如此多的百姓信任,就说淮南道衙门的底层人员混入了多少海通信徒,光是想想,就把淮南道道台吓得够呛。

今天只是入狱行凶,下一回,不得要了他的小命?淮南道道台险些被吓得辞官。

于是,等消息一层层报到顾烈的案头,顾烈都要给这些人气笑了。

打着佛道的旗号妖言惑众,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命案出了一桩还不够,竟然在眼皮子底下出了第二桩,而且第二桩杀人还是用了如此恶意血_腥的手段。

死的不是个好人,那也罢了,问题是这种惊悚血案,消息不但没有压下去,还放任民间传得沸沸扬扬,变相使百姓对这个海通好奇,等于白送给海通神化自身的材料。

这些人,拿大楚江山玩儿呢?

第135章 恻隐之心

袁斐是为了讨好这位青州知州出的事, 就算青州知州没有直接参与, 可远房亲戚出事, 既然求到了袁斐那里,不可能没有求到他那里,他袖手旁观, 也是心知肚明,逃不了一个渎职之罪。

顾烈原本有心看看他如何补救,结果看着不堪大用, 既然干不了, 那就别干了。

顾烈下旨,让锦衣近卫把青州知州也押进了京, 同时,火速点了新官上任。

青州知州换了人, 新官上任三把火。

新任青州知州一上台,就给淮南道道台撑了腰, 亲自再度问青州都督府借兵,悄无声息地派兵围剿了海通一帮妖众,将妖僧及连带人等就地斩首, 埋入深山。

撑完腰, 就该打板子了。

新任青州知州责骂淮南道道台处置不力,责令肃清当地不正之风,督促以散播邪异的名义,将石头庙众僧遣散归田,封门拆庙。

干净利落地把案子处理完, 青州知州最后还上折子向顾烈请罪,说自己是担忧妖僧蛊惑更多无知百姓,非常时期非常行事,难免有过厉不慈之嫌,请陛下恕罪。

这位青州知州,其父乃是刚刚告老归田的翼州知州,当真是虎父无犬子。

顾烈点着折子,赞了声“好”。

狄其野全程都没有掺合,当作没听见。

已经三司会审这么大阵仗了,确实用不着他这个定国侯再去凑热闹。

何况,这一回吏部高层震荡,唯一幸存的独苗是右侍郎敖一松,谁都知道那是他定国侯的人,狄其野不掺合,对自己对敖一松都好,免得落人口实。

再说,他还是不明白,顾烈到底想让他明白什么。

明明当初是顾烈千叮咛万嘱咐,说有话一定要直说,结果现在是顾烈自己拐弯抹角绕弯子,狄其野生着气,非常不乐意和他家陛下行周_公之礼。

于是顾烈近来干看着没得吃,路过想亲一口,都被他家将军躲了,只能把一腔饿火全部都冲着这帮贪赃枉法之徒去。

*

三司审罢,定了初步审理意见,细细写明了案件详要,与所有罪状卷宗一起,上交顾烈定夺。

次日早朝,顾烈着人将案犯全数押上奉天殿,当朝宣判,以儆效尤。

淮南道道台袁斐,为谄媚上司,包庇杀人案犯。按《大楚律》该判夺官归田。然而,此案引发淮南当地妖僧惑众,传播邪异荼毒百姓,罪上加罪,判斩立决,抄家。

吏部右侍郎左成岚,滥用权柄,扰乱地方官职任用,收授贿赂,不知悔改。按《大楚律》该判夺官下狱。因为淮南案过于恶劣,罪上加罪,判斩立决,抄家。

与左成岚往来的所有涉事官员停职查办,抄家充公,贬谪边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