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皇子崩人设后不亡国了(112)

作者:慵不语 阅读记录

第51章 图谋(2)

丞相心头蓦然涌上怪异之感。

他早已在私下, 和众谋士把这些皇子反复议论分析过。

众人一致认为,谢清辞病弱怯懦,且向来心思单纯, 是皇子中最不足为虑, 也最无利用价值的一个。

可如今, 他望着这双澄澈坚韧,微微含笑的眼眸。

忽然涌上不可置信的恐慌。

是那种被最出乎意料的人看透底牌的恐慌……

不可能……即使真的有人疑心, 也绝不可能是不问世事的谢清辞……

在少年探究的眼神里, 丞相一时失神, 竟忘记了回答。

少年淡然的声音响起, 不咄咄逼人, 却刺在心底:“丞相还未回答呢,丞相深思熟虑,定然把各种意外都想妥当了?”

丞相微微皱眉。

什么叫把意外都想妥当了?

不知道的人听到, 还以为他故意想布置意外呢!

丞相毕竟是混迹官场多年的人,他先是笑着恭喜皇帝道:“恭喜陛下啊, 殿下如此聪慧好学,且能直击要害, 是朝廷之幸,百姓之福啊!”

皇帝赞许的看了一眼谢清辞, 亦是满面笑意。

丞相继续不动声色道:“殿下所想,臣也深思熟虑过, 江南离漠北距离并不近,为何粮食要如此安置呢?”

“其一:江南, 河南,山西等地自古耕地充裕,粮仓数不胜数, 且交通便利,军粮定是从其中产出,其二:河南,山西等地虽也有粮仓且产量颇丰,但位置都在北方,若是敌军突袭,存量难保,而且只有陆运没有水路,若是陆运有突发情况,连备选的解决方案都无……”

“殿下啊,世上之事,皆无万全之策,臣想的,也是多方比对后的最稳妥做法。”

谢清辞在心底冷笑一声。

好一个世上之事,皆无万全之策。

一句话,倒是把自己洗得清清白白。

谢清辞沉吟片刻,抬眸道:“敢问丞相,出兵北漠,需要多少人马?”

丞相微微皱眉,别说是谢清辞这个十几岁的少年,就是老奸巨猾的人,也一时半会儿想不通其中关卡,绝对被自己的一番话唬住。

谢清辞非但没有偃旗息鼓,还张口反问。

丞相轻咳一声,谨慎道:“怎么也要四十万大军吧。”

“这四十万大军的口粮不是小数目,难道非要等到战事起了,才从江南运输粮食么?”谢清辞道:“凡事预则立,若我们从现在征调各地粮草,填充京城粮仓,岂不是更方便调停,丞相大人,只是不知大约能调来多少储备粮?”

丞相面色一点点沉下来:“……”

皇子问话,皇帝也没有从中打断,丞相不好不答,只好冷冷道:“京城粮仓约有四处,全部填满,大约能有个二百石左右……”

“一石是三百斤粮食,一斤约是十六两,四十万大军,若一人每日需四两粮食,十五天便需要五百石……除去京城储备仓中的粮食,大约还需三百石,丞相大人,本王说的没错吧?”

丞相登时哑然。

这次不只是他,就连在一旁观望的官员看向谢清辞的眼神都变得诧异。

谢清辞能在短短时间内,将粮草一事算的如此清楚,绝对是有备而来。

谢清辞的确早有准备。

他在无数个难以入眠的夜晚,他早将粮食的运筹想了一次又一次。

丞相沉默片刻,看向户部官员,干笑两声:“这种事儿说起来……倒是户部侍郎的专长。”

户部侍郎已在旁心算完毕,看向谢清辞的眼神充满钦佩:“殿下算的……分毫不差。”

谢清辞又看向丞相,笑吟吟道:“丞相大人,依本王看,军粮若是临时运输,万一有闪失便是覆水难收的大事,不若想将京城的粮仓填满,有这二百石军粮在,大军也能撑几日。”

“殿下这法子也可以,只是这也没用啊,二百石粮食和五百石军粮比起来,也算是杯水车薪了,剩下的三百石,还是要从江南运。”

谢清辞淡淡一笑:“若是本王没记错的话,方才丞相之所以不从河南运粮,是怕敌军偷袭,粮食难保?”

“这么说,京城才是最安全的地方,剩下的三百石粮食若能从京城产出,也不必沿途运输。”

“……京城?”丞相哼了一声:“京城也算个好选择,只是京城没有开垦的耕地,没有耕地,何谈粮食。自然还是要从江南运……”

话说到这份上,谢清辞这次总要知难而退了吧。

谢清辞挑眉道:“听也是只要有了耕地,京城很合适。”

京城寸土寸进,怎可能会有三百石粮食的耕地。

丞相闻言,淡淡笑道:“殿下若真能变成那三百石粮食,那臣自然乐意听命。”

谢清辞闻言,朝皇帝跪下道:“父皇,此事关乎大战,更关乎国运,还请父皇允儿臣在京勘察耕地,也请父皇为今日丞相之言作个见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