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95+番外(56)

作者:阿司匹林有点甜 阅读记录

刘同志问她,“美术实践这部分,你们重复过多少次?”

林秀示意吴老师,吴老师翻出笔记本递给她。

刘同志翻完之后,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卢梭强调自然教育,他认为教导幼儿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儿童自由发展,重复不断地学习画一种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只能形成刻板记忆。”

林秀莫名其妙看她一眼。

刘同志以为她是没听过卢梭,解释说,“卢梭是法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我想任何一位当教师的人都不该没听过他。”

林秀看了一眼一脸茫然你在说什么的吴老师,“我觉得你应该和他说。”

又对吴老师解释了一下,“刘同志的意思是办补习班是不对的,因为不符合自然教育观点,拔苗助长,扼杀儿童心性。”她顺嘴扭曲了对方话里的意思。

吴老师心里有点不舒服,但是不好驳他爹面子,装作很大度说,“没事,有观点就说,我们不能搞独裁。刘同志,你觉得林秀这样不行,那你有什么好主意呢?”

刘同志当然没有什么主意,她是学美术的,后来就去钢铁厂宣传部门上班,哪学过什么教育学,知道要来给幼儿补习班指点,在此之前临时抱佛脚多看了看教育学理论,好以此来镇场子。

没想到一时失言,反而惹到了管理。

她现在温顺下来,“没有,我觉得很好。”

吴老师点点头,他就是顺口说,这人要真扯出个一二三他也当耳边风。他三国演义看得多了,哪有临场换指挥的说法。

等到六点五十分,小孩子们挨挨挤挤进了教室,教室里放着各种形状的动物板凳,灯光打开之后因为色彩饱和度高而显得明亮又可爱。

虽然说是教室,但实际上讲台的作用微乎其微,吴老师听从林秀的建议把板凳围城一个圈,老师们在中间讲课,周围围着十多个小孩子。

教室后面放着供人听课用的高板凳,供听课的家长使用。

林秀进门之后,假装没有看见那些人,十分温和地和小朋友们打招呼。

她挺会教小孩的,一来因为她带过的孩子多,二来她长相没有攻击性,再加上在补习班上班好长一段时间,多多少少有了自己的心得。

这节课上,她只用拿出自己平时的教学水平,教了手指趣味画画等内容,还有教小孩唱编的美术歌谣,课堂上趣味横生,时间过得飞快。

林秀自己只觉得是超常发挥,但听课的人就不一样了,有些人还第一次看见这种授课方式,私底下讨论是不是那位留学管理从国外学来的。

林秀没听见议论声,一边哄小孩一边收拾自己带来的教学道具。

这时候,有位穿蓝布衣服的同志走过来和她打招呼。

林秀知道这就是教育局的同志,吴老师他爹开商场开在市中心,占据整个市区步行街消费的半壁江山,每年纳的税足够买辆小车,因此一直都挺有面子。

蓝布衣服同志冲她笑,“你好,我姓曾。”

林秀友好地喊他“曾同志”。

曾同志好奇问她,“我听了你的课,感觉趣味性很高,但是作为兴趣班作用应该十分有限吧?”

林秀想起刚才在办公室的对话,忍着笑现学现卖,“卢梭提出过自然教育的观点,认为比起枯燥的强制学习,提高儿童好奇心,开发兴趣更有用。”

刘淑兰从一旁路过听见她照抄的话,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她不喜欢林秀,不喜欢她的谈吐,出身,以及她在课堂上展示的绘画能力,比起她来,真是一文不值。

第三十五章

夏天天黑得晚, 刘淑兰出门的时候看见楼下一排五颜六色的人力三轮车,车夫们要么在吆喝客人,要么蹲在地上抽烟。

这个小县城里没有出租车, 摩托车也没几辆,刘淑兰虽然不喜欢人力三轮奇怪的味道,到现在也只能忍了。

她和张仲清约在一家台球厅谈工作,刘淑兰以前去的都是咖啡厅这种高档场所,还是第一次来灯光幽暗又一点都不高档的地方。

不过自从遇到张仲清之后, 她还真的经历过许多的第一次。

张仲清是大她一个年级的学长, 比她大好几岁,身上没年轻人的毛躁,人聪明又会说话, 她一直在心底暗暗喜欢他, 可惜因为胆小不敢告白。

为了他, 她跑到一个小地方的钢铁厂工作, 希望能让他感动。

可惜张仲清的态度一直若即若离,后来在她不知道的时候,他甚至就结婚了,还有个孩子。

刘淑兰因为知道女方来自农村,所以不太看好这桩婚姻, 甚至还隐约有一种自己地盘被侵犯的愤怒。

不过她面子功夫做得好,在张仲清面前始终保持温柔的学妹模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