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入朝堂(212)

作者:一个十三 阅读记录

几百年才出一个方清荣,其他大多数的寒门子弟便是同杜衡一般,等着熬,慢慢熬着总会出头。

这是所有人都默认了的事,大家心知肚明,却未有一人把这事摆到明面上来说,承德帝这么一问,一个个的突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祁匡善扫视众人一圈,出列拜了拜道:“陛下忘了,那位杜大人是关岭人士,家中是雇农出身,承德三十三年的时候,陛下为培养人才,下令让国子监广召天下学子,这位杜大人过了考核,以贡生身份进到国子监学习,本以为碌碌无为,谁知却是真人不露相,承德三十六年一举成名,榜眼及第,任职翰林院修撰,之后便去了御史台。”

听他说完承德帝算是明白了,食指摸着龙椅上的龙头思考了半晌,“这人即是人才当应重用,他在御史台任职多年事务也熟悉些,正巧御史台御史中丞这职位……”

“陛下,万万不可啊!”承德帝还未说完话李弘炀却突然出声打断,“湘州此事并非这杜衡一人之功,陛下让他连升三品之举实属不妥,他资历尚浅如何能当此重任,若是随随便便有万民请愿便可不需要考核擢升,那朝中官员的罢黜升迁也不需要吏部着手,这六部还不如去一变五,连规矩也可随便更改,那岂不是乱了套了!”

承德帝皱了皱眉,有些犹豫。

祁然垂了垂眸,温声道:“湘州的万民请愿书递到了陛下手中,陛下既已瞧过,这总归是得表个态,经此一事,陛下在湘州的声名,是贤君,是千古一帝,是勤勉为政受万民敬仰,若是连民声都不倾听置之脑后,那必会寒了湘州百姓的心。”

“祁少卿这说的什么话,”曹为远厉声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事事都开了先例,那还要大晋律法重何用,百姓民声固然重要,可一国之威更是要。”

裴战从头听到尾,也自然知道这杜衡是谁,余光瞧了祁然一眼,往左迈了一步道:“陛下,臣是武将对朝中这些个事也不好多说,不过有句话说得好,能者多用,这位杜大人若是真有才能,那于陛下于大晋都是好处,这总揽英雄,思贤若渴的话,不就是这么个理吗。”

“裴将军常在关外,这朝中事务不懂还是别出声的好,免得言多出错。”李弘炀冷声说。

闻言,裴战笑了笑没出声。

倒是季思沉思半晌,又拜了拜道:“陛下爱民如子倾听民意实为明君之举,可这杜衡出生寒门,身份低微,资历尚浅,没过吏部考核便升为正四品御史中丞,未免让人不服了些,还望陛下三思。”

这话音刚落下,李弘烨随即出声,“天下大同,人人皆平,明明都是我大晋的子民,岂能以寒门和世家的不同来区分人才,寒门有人才,世家也有庸才,莫不是寒门官员天生就比世家子弟低烧上一等吗?季侍郎这话可是重重打了方太傅一耳光啊!”

季思脸色一变,着急道:“臣并非是这意思!”

“太傅怎么看?”承德帝问。

四面八方的视线统统投了过来,方清荣神色淡然,一直没出声,直到此刻才出列一拜说:“太子殿下说的有理,梁王说的也并无错,这么一问倒有些难住微臣了。”

他脸上的为难和纠结十分真诚,顿了顿又道:“既如此,倒不如将之中和一下,太子殿下认为不按吏部规章制度破格提拔七品御史不太妥当,梁王则认为人才为重,能者居之,那篇《臣言赋》微臣瞧过,的确字字珠玑有理有据,不难看出做赋之人的底蕴和才能,可为官和吟诗作对总归有所不同,郭大人告老还乡,御史中丞的位置空置,这空着一时半会吏部也没合适人选,不如以三月为期让这杜大人当值,若的确是个栋梁之材自是好的,大晋也不会浪费一个人才,若是虚有其表德不配位,摘了这官职重罚便是,陛下觉得如何?”

承德帝皱着眉深思,点了点头,“这法子倒是可行。”

“陛下……”

“行了,”李弘炀还欲再说些什么,承德帝烦躁的抬手打断,“这事不必再议,就按太傅说的安排,退朝!”

“退朝!”司礼太监拖着又尖又细的声音长长喊道。

承德帝离开朝中各自官员也陆陆续续散去。

李弘烨笑眯着眼睛走了过来,语气温和道:“太子这如意算盘落空了吧,这首功没了,可惜啊,可惜!”

李弘炀勾唇也笑了笑,“梁王这说的什么话,本太子身为储君自当是以国事为重,怎会在乎那些个奖赏。”

“真是这般想的自是再好不过。”

“自然,”李弘炀冷笑,“倒是梁王要小心些,刚没了左膀别又没了右臂。”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