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尊之科举仕途+番外(124)

作者:光和尘 阅读记录

不过也许是木析提供的想法开拓了杨世芳的思路,次年的春季,她确确实实的发现了不少提高粮种的方法。

肥料,种植密度,灌溉方法,她甚至无师自通的搞出了循环农田,基塘农业。把鱼塘,养殖,耕田结合起来,循环利用,让水陆资源充分结合起来。

木析甚至觉得这种人才生在古代真的是屈才了,要是生在现代,一定能更好的挖掘她的天赋。

不过遇到她,既是杨世芳的幸运,也是她自己的幸运。

但是不等春季,搬过来的百姓吃什么就是她要思考的大问题了。

……

其实当初下放到地方之前,她就有认真的思考过,到底该怎么发展地方?

基层的工作难做,谁都知道,尤其是在底子薄,情况复杂,穷的什么都没有的古代基层。

在这里当官,从无到有的发展,实在是太难了。

唯一的好处是她是知县,她拥有一县内全部政策的决定权,只要不违反朝廷的大致方向,她想怎么样都没人管她。

但就是这个大方向麻烦。

如果是在现代,要发展地方,每个现代人多多少少都知道一点,比如想要富,先修路啊,再比如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安排百姓就业等等等等。

但古代,后面那一点首先就被pass掉了。

你在重农抑商的古代当知县,居然让治下百姓都别种田了,先去当工人,去经商?

怕是脑子有什么问题,嫌自己官当得太舒服了?

哪怕抛开政策因素,这一点对木析来说也不可行。

古代重农抑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民以食为天,在粮食产量不高,劳动力不足,耕地也不算多的古代,至少在木析辖下的文岭县,真的抛开地不种,先发展工业,那她就死定了。

都别说她有没有那个推进工业时代的本事了,首先遇到什么旱季,外面买不到粮,她手底下的百姓全都得饿死。

所以木析思来想去,一直都没找着把底子薄的文岭县发展起来的办法。

也是直到下乡那三个月,她才慢慢的有了一个不算成熟的想法。

文岭县的青山绿水,破碎地形,这是阻碍文岭县发展起来的最重要的原因。

但这也是文岭唯一能发展起来的办法。

她想借着文岭县尚未被人力开发出来的自然环境,培养草药。

她想把文岭发展成,整个宁朝最大的药材供应基地。

种植药田,哪怕要把药运出去卖,但那也是种植,只要出面卖药的是官府,那就不算百姓经商。

算是打了朝廷重农抑商政策的擦边球。

但是朝廷也有百姓种什么田,种什么粮的要求啊,毕竟往上交的税大部分是粮税,朝廷的运转,少不了稳定的粮食供应,不然打仗拿什么打?遇到什么天灾人祸,拿什么稳定人心?

所以木析想要挖到人才,提高产量,这样就可以分出多余的精力种植药田了。

总不能说,因为她辖下的百姓能干,种植的粮食产量提高了,就增加她们这个全国最穷县的税务吧?

那木析这个知县第一个不答应。

但是种植药田,需要许许多多的劳动力,所以当时木析看到整个文岭县,登记在册的百姓人口数这么“惊人”,非常头疼。

哪怕借款造镇子,也要把这部分劳动力弄出来,就是因为她如果想要发展文岭县,绝对少不了人力啊。

总不能真的接收别的县的真流民吧?这个口子一起,她们文岭县就乱了。

基本上到了这一步,她的棋下的就差不多了,后面要做的就是造势,提高她们文岭县的知名度,这样她们县的药材才能卖得出去啊。

至于药材从哪里来,这个木析不担心,文岭,或者说整个孟西州,承安府这种森林大半,里面不少还是原始森林的地方,里面的药材真的只有多没有少。

只不过本地的居民没有那个当药材供应商的意识,都是些小部分不怕死的药民敢进山寻药,卖给外地来的商人。

这也是外地的商人屡次进入孟西经商的原因,不然孟西这鬼地方,山脉多,湖泊多,森林也多,就是人不多,耕地不多的鬼地方,谁来经商啊?

有人会要她们的货吗?

自古以来,药材都只会是暴利行业。

而目前文岭这地方,空有药材基础,却没有一条完整的药材行业链,也不能怪她想到药材供应基地的法子,这已经是文岭县在这种环境下,唯一能发展起来的希望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她这个目的一旦达到,到时候文岭县的财政赤字就解决了,县里有钱了,就有了发展的基础,她就能更好的实现她那些可望又难及的想法了。

上一篇:丑医 下一篇:扛起男配就跑(穿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