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尊之科举仕途+番外(127)

作者:光和尘 阅读记录

毕竟不用交税,不用交租,还有田有房,户籍也落了下来,她们并不缺粮食。

第一个试点成功,哪怕药材由于百姓并不了解成活率不高,品性也不佳,但木析还是按照之前官府跟镇子签订的收购价收走了百姓手里的药材。

然后医药署会对这批药材进行鉴定品相,鉴定完写明源产地,品相级别则是按照医药署的级别要求写明后,在包装上标上她们文岭县特有的印章“文岭药材”四个大字。

然后按照药材商的要求进行二次加工,最后再以官方名义卖给药材商。

货源稳定,品相哪怕不算好,但人家给你标的明明白白,跟品相上佳的药材价格也不一样,很多药材商是更愿意跟这样的文岭官府合作的。

哪怕百姓手里有品相更佳的药材,但供货不稳定就是最麻烦的,相比之下她们更愿意跟供货稳定,有口碑的文岭官方合作。

当然,前提是文岭县还是木析这个知县在管,换了一个那就不一定了。

木析把挣来的银子,继续在其他地方建立第二个,第三个小镇,同样采取这个模式。这个时候就不需要她派人苦口婆心的劝人来了,那些隐户早早就等着木析这个政策下来了。

山民的消息闭塞,不过她不担心,山民的数量不多,基本上预留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房屋就好了。

第二个小镇的规模就比第一个小镇大得多,几乎把周围的隐户全部吸收走了,这次木析有了经验,设计的城镇更加合理且好看,用的时间也更短。

而且不仅仅是本地的隐户,一些外县的隐户也得知这个消息,悄悄的也浑水摸鱼过来了,木析在三月考察期间确认了她们的身份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让她们落户了。

只不过这些人落户的时间最长,因为外县的隐户,查明身份更加困难,当时沈实为了此事是忙的几个县到处跑,最后确认身份的都落户了,里面还真有几个身份不明,搞不好就跟敌对民族有联系的。

因为承安府的主要民族,在宁朝其实算少数民族,所以木析是极其欢迎宁朝的第一民族的隐户过来的,也鼓励她们通婚。

之后等事情慢慢进入正轨,木析手底下的官吏也培养起来后,她终于能闲下来了。

最多在新镇刚立,批房,确认身份的时候需要亲自把关,以免有人打这个主义,其他时候就可以放松下来。

等到第二年年底,新建的小镇,包括小型乡村已经有了七个,文岭县的人口数量终于符合这么大的县应该有的人口数量,甚至不比内陆一些府的人口数量小。

不过这个消息,由于没有到三年一次的考察期,上面并不知道,连孟西州都没有多少人知道。

外界对此唯一知道的就是,文岭县堂堂一县知县,居然县衙出面行商贾之事,当时还有御史参木析,不过圣人只道,文岭县此事她是知情的,也经过了她的同意后,御史就沉默了。

毕竟圣人亲自要保下来的人,她们哪里参得动?圣人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她什么脾气她们还不了解吗?

文岭县就这么悄悄发展起来了。

随着文岭县一起出名的,就是“文岭药材”,目前市面上唯一稳定的药材供应商,竟然是文岭县这一个县。

几乎什么样的药材,她们都能种植,因为文岭县几乎是什么样的地形气候,自然环境都有,大部分药材所需的特殊环境,她们文岭都能找到。

稳定的供应货源,药材的品质品相,文岭也有专业的鉴定级别,甚至本地人还发现了好几种只有她们文岭本县才有的药材,药性温和,可以中和在很多药方上,需求量也不低。

短短几年,竟然到了部分中医药材的行业标准是文岭县定下来的,定价也是看文岭这边的定价。

先前只是周期短,用量大的药材价格跟标准受到影响。

因为木析不可能在前期种植那些周期长的药材,那些七八年才能看到收益的药材,在前期来看种植起来实在是不划算。

所以前期都是根据市场需求,看看她们文岭适合种植什么药材,还有她们掌握了哪些药材的种植方法,由医药署了解药物习性后再种植的。

可能说官府替百姓担了所有风险,百姓只管种,什么都不需要管。

到了后面,几乎市面上所有的药材都受到了文岭县标准跟价格的影响。

甚至到了上供给圣人使用的药材,太医都说这是“文岭特供”品相的药材。

当时圣人沉默了一会儿,问道:“什么文岭特供?哪个小国给朕特供药材的?”

那太医语塞半天才把这个乌龙解释清楚。

“文岭特供”不是特供给圣人的药材,而是指这种药材的品相百年难见一株,是所有药材品相最佳的一个档次。

上一篇:丑医 下一篇:扛起男配就跑(穿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