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尊之科举仕途+番外(62)

作者:光和尘 阅读记录

在手下典籍的教导下,木析差不多学会了怎么修复那些已经腐烂,或者模糊不清的史书。

她这段时日都在修复校勘史书,后来史书的抄写她也有交给属官,她只做修复跟校勘工作。

对于拥有几乎可以说是过目不忘,或者她用心记住的,就绝不会忘的技能的木析来讲,她的校勘效率堪比电脑。

有误的,抄错的,她只要看了原册能很快看出来,简直跟作弊一样。

一旁的属官也都是叹为观止。

典薄厅另一个典籍有时候过来找书,看到她们这个效率也是很震惊,找到了她的直属上官,她的上官是翰林院两位正六品侍读之一,跟郑侍讲同级,她听了也不敢置信,便亲自过来走了一趟。

来了她就站在她们另外整理出来,专门用来放修复好的书的那一个货架,翻阅她们已经修复好的书查看。

她花了几天功夫看完后,便时不时的过来看她们的工作。

本来觉得可能能指导一二,后来发现木析那堪比作弊的记性,跟她在不断看史书累计起来的知识量,这位侍读大人发现,她好像没有指点的余地了。

可能这位侍读的动静比较大,没多久郑侍讲也过来“参观”了,她看完她们的进度,欣慰的拍了拍木析的肩膀道:“好好干,放心,没人能给你捣乱的。”

她们花了将近半个多月的时间,把史书阁所有书都搬出来晒过,木析用了一个月,单独把那些潮湿看不清字迹,或者破损的史书修复完后,就不需要再誊抄史书了,只需要做校勘,对比工作。

等她翻阅过的史书越来越多,她也会下笔对一些错误做出批注。

木析这边的动静确实大,一开始翰林院的官员们都不愿意来史书阁,都是叫手底下的属官过来找书,等木析她们把史书阁整个整理了一下后,她们也愿意亲自过来了。

有一回翰林院学士大人过来找书,看到焕然一新的史书阁,也是有些震惊,在她们的带领下找到书才离开,离开前还特意问了下木析的名字。

翰林院学士是翰林院的一把手,那些缩在院里的修撰,编修,检讨,实际上都是希望被这些大人看入眼里的,毕竟三年后从翰林院外放,她们是什么品级的外放,除了吏部那边的安排外,翰林院这些长官对她们的看法同样,甚至是同等重要的。

就算是主人事调动的吏部官员,也不能轻易忽视了这些翰林院主官们的评价跟意见。

能被学士大人记住,显然是那些翰林官们求之不得的事情。

木析每天忙得都快忘了其他的事情了,刚刚好最近因为锦衣卫的大动作,京中不少官员都因此风声鹤唳,一些宴席,聚会都少了很多,木析简直是难得落了个清净。

她一向是能静得下心来做事的人。

翰林院十日一休,而且还正好赶上了冬至节,大宁冬至休沐三日,加上前头做十休一,加起来就是放假四天。

等木析把一整个书架的校勘工作做完,才发现放长假了,放长假之前,她除了拿到那点微薄的俸禄之外,还收到了来自地方官员,来自宫里的“碳敬”。

不止是她,几乎所有翰林院的翰林官都收到了,夏天的冰敬,冬天的碳敬几乎都是常例了,碳敬不是真的送碳,都是银票跟银子,明面上是关心她们的冷暖,送点钱让她们买碳,实际上就是众所周知的贿赂。(查自百度)

也算是清水衙门的翰林院那为数不多的油水跟福利吧。

得知这已经是惯例,收了也无事后,木析也默默收下了。

她没必要做那个“鹤立鸡群”的鹤,在这方面与众不同没什么好处。

朝廷和君主会在冬至例行祭天祀祖,不过这些跟她们这些小官没什么关系,她都不需要轮值,只需要窝在家里躲寒凉。

反而忙的是木父木母和木家族人。

他们忙着做馄饨和汤圆年糕,还有和街坊邻居互通后一起做的饺子,木家的族人则忙着祭祀祖先,哪怕他们不在家乡,一整套祭祀的流程办的也像模像样。

木析穿着厚厚的冬衣,站在一旁看着她们祭祖,有时候也会跟着一起做。

哪怕她不信这些,也不会多说什么。

入乡随俗就是如此,而且非要说所有人都信这些倒也不一定,有些人更多是对亲人的惦念和对祖先的敬重而已。

晚上则是所有人窝在堂前吃馄饨和饺子,应木析的要求,在堂前放了一口热锅,做了个鸳鸯锅准备尝试吃火锅。

火锅的吃法在古代尤其是北方早就有了,古称“古董羹”,这个世界的古代也有,但吃法不算兴盛,起码木析在京城没见过专卖火锅的食铺。

上一篇:丑医 下一篇:扛起男配就跑(穿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