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四个拖油瓶的恶毒后娘(173)

作者:池金银 阅读记录

今天是在王家吃的饭,吃饭的时候人差点就坐不下了,屋子里有些小,主要是孩子们多。

王嫂子和王大柱心里都想着,等过段时间不忙了,家里是不是也得盖个新房子才行。

王嫂子是个心灵手巧的,以前她做的饭菜并不怎么好吃,跟着池月学了这么久,也会用各种调料了,做的饭菜也算可口,加上他们本就干活干得很累,也是吃的喷香盘盘皆空。

吃完了每人再来一碗水果茶。

是池月一早就熬好了,昨天她自家也熬了,在井里镇着,这会儿拎出来喝,凉凉的正好解暑。

几个孩子们很是喜欢。

村里受他们两家人的感染,大家伙干活也是热火朝天,你帮我我帮你的,前所未有的和谐。

老村长整天嘴上都是弯着的。

他觉得自己做村长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在大忙的季节那么舒心。

往常在这季节,总归会有邻里之间发生什么口角和不愉快,需要他去调解。

干活累的要死,还要分心去帮忙处理那些事儿,别提多糟心了。

眼下好了,整个村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氛围。

果然村里就是要有人带好头,这么想着就越发的喜欢池月,连带着王家那几家也喜欢上了。

稻子收割下来之后,先用打板把稻粒给打下来,晒干后就可以放在石臼里舂成米了。

这个过程需要几天,好在这几天都是晴天。

不过在这之前他们得先交税。

交完税也没剩下多少了,省吃俭用的家庭里,也就将将够糊口。

但像池月他们家的吃法,这点口粮半年都吃不到。

村里差不多都忙好接近尾声,已经过去了七八天。

池月家里舂了一百斤新米出来,就没剩多少了。

池月看着剩的那些稻谷再舂也就一百多斤的样子,她觉得这还种个什么稻子?

怪道古时候的老百姓都吃不饱,地本来没多少,产量又不高,这确实吃不饱。

就是这些递给她一个人吃,也不够她吃一年的。

也是这时她才想起来,当初栽好秧过后,地里自己基本就没有怎么去看过,都是王家夫妇帮着弄的。

想起这茬池月汗颜。

她问了王嫂子夫妻俩,这边气候接下来应该还可以再种二茬稻的,只要后期肥料跟得上,完全没有问题。

但问题就是,上哪里去搞那么多肥料呢?

这时代又没有专门卖肥料的。

王嫂子夫妇等人听了池月的分析,觉得她说得非常对,但是他们也提出了最重要的环节,上哪里去搞这么多肥料?

像镇上那些大户人家,还有专门收夜香的,那些全都是地主们收去做肥料用的。

就算他们想花钱买也难买到那么多,人家都是固定的。

池月开始想脑子里,能作为肥料的东西有哪些。

像她之前开荒地,都是从山上搞一些腐叶土下来,但是这边山就那么大,不可能天天到处上山去刮地皮吧。

她自己一个人这么做,山上供应不起。

主要她心里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不光自己种,也想带着全村一块种。

到时候去山上刮地皮,有多大的山也不够他们这些人刮的。

这跟想要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吃饱的道理一样的。

想要地肥粮产高,那就得地肥,肥料得足够。

不行,得想个能解决肥料的有效的办法。

这时候她只恨自己,为什么前世不是个农业大学毕业的呢?

第133章 媳妇跑了

“谁不知道能种二茬稻呀,但地肥跟不上,不休息一年,第二年根本就种不了。

要不然也不能就让地这么慌着。

还不都是为了给地休息一年,多长些野杂草什么的,到时翻地那些草都沤烂了,差不多就够肥了。”

王嫂子给几个孩子解释,忽然池月从她话里,得到了重要的信息。

诶?

对了!

她怎么没早点想到!

这里地倒是广,不管是山川还是平原,别的没有,那各种各样的野杂草还不多吗?

她都能想得到去山上刮地皮,怎么没想到自己多弄些容易腐烂的野草什么的,回来做肥料呢?

只要找那种蛋白质含量高,有机物质丰富,容易腐烂杂草,就能做出足够的肥料。

说干就干,当即池月就开始满山遍野的找杂草,识别他们的有效功能和性能。

最好的就是蝶形花科植物,如野豆子、野豌豆、草苜蓿、黄芪、半木质紫穗槐茎、洋槐和国槐的落叶等,这类植物体内蛋白质含量最高。

其次是禾本科植物中的马唐、稗草、风稗草、谷莠、茅草、牛筋草、狗牙根等。

苋科以及蓼科植物中的巴天酸模、酸溜溜等,这些都是上等绿肥原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