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四个拖油瓶的恶毒后娘(311)

作者:池金银 阅读记录

一十传十传百的,池月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合适来帮她种地的人了。

附近的几个村是肯定找不到什么合适的人,再远的,池月觉得还得给人家收拾住的地方,太过麻烦,索性她决定一个都不找了。

隔天一早的,直接去镇上找吴县令。

吴县令听池月又要问他收乞丐,很是高兴。

因为这次池月要的乞丐,不是十二岁和八岁之间的,而是十五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

这还不好找吗?

别说二十个,就是要四十个也能给她找到,他们县没有,隔壁县还能没有吗?

当天池月又领了十个乞丐回去,剩下的十个,吴县令准备从隔壁县要。

这次的这些人大多都是边关地界,受战火牵连失去家园的难民。

难民当中不乏有大量会种地的,这些人基本的都会种地,就连其中一个一家三口里,一个才八岁的男孩子,都说他会种地,还主动的给池月介绍了一番水稻插秧怎么插的。

池月看着那些难民乞丐脸上露出的笑容,得知她是池月后,对她又是跪拜又是千恩万谢的,感谢她研究出了可以治瘟疫的药方,让他们没有死于街头。

此时池月和那些乞丐,都算辞旧迎新了。

第238章 上京

池月看着那些人脸上真诚的笑容,觉得带他们回去,是正确的选择。

不过她路过靠山镇,又去找了方工头,请他去帮忙给他盖几十间房子。

不用盖多好的,起码不用像他家住的那么好,就普通的房子就行。

她收的乞丐越来越多,甚至之前见那些人脸上真诚的笑容,心里有种想法,如果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乞丐,说不定她都会给领回家。

这样既能给他们一个安身之处,也能让他们不会饿死街头,自己家的地也有人种了,简直是一举好几得的事儿。

而这些人不可能在池月他们村子里住,池月在她地的地头间,选了一块比较差的地出来,就在那块地上给盖房子,让这些乞丐们住。

池月那里的事儿,要求盖房子什么的,方工头都是第一时间给完成,并不会拖拉。

经过之前池月知道方工头给她盖房子,等于是亏本买卖后,池月一直都不肯再让方工头吃亏。

她每次去找方工头给盖房子之前,都会问一下方工头的同行,得知价钱后,直接给方工头相等的价,后来也是华建安让方工头该怎么收就怎么收,方工头才敢接池月给的银子。

村里人见池月又请方工头来了,大家伙儿都很稀奇,池月这又是要盖房子给谁住呢?

有些人比较通透的,见池月领了十个年纪有大有小的乞丐回来,猜测大概是给这些人住的。

至于领这些乞丐回来是干什么的,他们也没有问,这也不需要问了,池月把原本雇佣的那些种地的,给辞了的事儿大家都知道,这些人八成是她领回来种地的。

本来池月就想着让方工头给盖很简单的两排十间,每一间再带个小套间的。

可看到乞丐当中的两个妇女,又看到那些男乞丐,想着人家就算是乞丐也有幸福的权利,万一人家就看上瘾了,要成双成对的,这住在一块多不方便,于是就改成了,两间屋门口带个小厨房的十套。

方工头带队依然是那么迅速,十小套房子,七天也就盖好了。

村民们见到那十套小房子,有不少都觉得自己家住的,那简直就叫狗棚。

真是都比不上乞丐呀!

不过他们现在不会眼红了,因为他们现在也跟着池月干了,不说别的就跟着种的二季水稻,两季种下来的收成,就可以让他们冬天,也能盖一栋这样的房子还是带院子的。

村民们这么想着,身上越是充满了干劲,个个卯足了劲,见天的猫在地里,「照顾」着那些宝贝儿秧苗,就指着它们变成房子呢。

其实池月去领乞丐的时候,也想多领几个姑娘回来,但是吴县令告诉她,姑娘乞丐少之又少,就算有,还是自己把自己隐姓埋名掩饰的好的。

不然多是被骗去那腌臜的地方,或是被富贵人家捡回去。

池月想了想也确实,不管哪个时代,在街上看到的乞丐,都是以男性为主,女性除了个别几乎没有。

那些乞丐当中不乏有两个种田老手,带领着那些不会种田的,个个也都忙得头头是道井井有序的。

而在盖房子的这七天里,那些乞丐刚好把插剩下的秧苗,给栽种上了。

那些乞丐干的不比之前的那些农民们干的差,看到这,池月就放心了。

毕竟种地除了施肥和注意虫害,这两方面需要有技术,其他的都不需要什么特别高超的技术。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