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成为无名氏(124)

作者:第三只李子 阅读记录

榛子镇不大,总共就有那么两条像样的街道,甚至连城墙都没有。却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京东“开、稻、倴、榛”四大古镇之一。

通过镇子朴实无华的名字就能猜出这里的特产是什么,现在又刚好是榛子的采收季节,五儿给三爷打包送去了一大袋子这里今年新收的榛子,算是完成了任务。

至于她自己,吃了几粒尝鲜之后就没有继续吃,她还是更喜欢吃板栗一点,板栗味道有点甜味儿。

除了不变的大地与一刻不停奔流的河水,镇子里最古老的东西就是东侧的响水桥了。

这座石桥始建于三国时期的曹魏太和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并于顺治十五年起重新进行修缮。

现在五儿所见的石桥两头的“引桥”,河岸两边的翼墙,石质栏杆等,都是近年来逐一修建完成的。

因为过节,五儿下令在榛子镇停下休整一天,好好过节。她其实有点过意不去,过节都不放假的老板是不是太黑心了?

她和奶娘柳嬷嬷他们还好,本来也就没有亲人要去团圆共度佳节,所以在哪儿过节差别都不大。

但是赫图他们这些侍卫就不一样了,现在因为要保护她所以离开了京城,导致中秋只能离开家人在这个偏僻的小镇子上过。

别的她做不了,也不可能因此就不出京城、不出园子半步。五儿最多只能在节日里停下脚步,间接地放他们一天假,让他们放松休息一天。

中秋节的晚上他们在镇子里赏月,吃月饼、吃柚子。

镇上人少,到了晚上人就更少了。在没什么人行走的古街道背景的衬托下,中秋的明亮圆满的月亮都显露出了几分的寂寥之感。

月饼也没有蛋黄莲蓉的,柚子也是酸味居多。反正到了佳节倍思亲的时候,五儿心情都不会太好。

第二日,他们赶早离开了寂寥的榛子镇,热切地需要去人气足的大城镇来平复心情。

三日后,五儿叫停了马车。

从车上下来,站在在高大的城墙下,望着城门口“天下第一关”的牌匾发呆。

她这是到了大名鼎鼎的山海关了?原来榆关就是山海关呐!

看着和城墙连在一起的长城,五儿突然想起,这还是她第一次亲眼看见长城。

从小就听过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对长城也一直非常向往。

但是前世二十多年她一直待在南方,从来没有去过长江以北的地方,更别说北京。这辈子虽然已经在京城生活了十几年,但是她一次都没有出去爬过长城,也从来没有听身边的人提起过爬长城。

也不知道现在北京的八达岭长城能不能随便上去参观?等回去了要问问三爷,如果可以的话,她一定要去爬一下北京的长城,圆一下儿时的梦想。

由赫图他们带着进入了戒备森严的关卡,最后在一处四合院样式的大宅子里安顿下来了。

洗漱、休息、用膳。等第一次见到长城的震撼感平复下来,五儿想起了山海关名字的由来。

山海山海,依山傍海。那她现在是不是已经在海边了?一定要找机会去看海!明天就去!

想到能去海边看看,五儿精神一震,连日里累积的旅途疲惫好像都在这一瞬间被压下去了。在内陆长大的孩子对大海就是这么向往!

然而没等五儿开始折腾,三爷从草原派人送来的礼物就先到了。

和她以前抄写的经书完全不一样,这是一卷很特别的经书。经书整体是细细窄窄的长方形,长度比她的手前臂稍长一点,宽度差不多有她的一个手掌长度那么宽。

封面和封底由两块薄薄的紫黑色硬质木片制成,整本书从里面的页片到外面的封皮在位于中线上、一上一下的地方都有两个小孔,再由两根细细的绳子穿过那些小孔把经书的所有页面系在一起,合成一本书的样子。

翻开封面,里面泛黄的页面上面布满了黑色的珍珠大小的圆环和圆形图案。五儿用手一摸,发现了凹凸不平的印痕,这些图案应该是先刻上去了再进行染色的。

只是感觉这材质好像不是一般的纸张啊,不会是什么奇奇怪怪的动物皮吧?例如说人皮?!

被自己的脑洞吓到,五儿打了一个冷颤,皮肤表面汗毛立起,冒出一片鸡皮疙瘩,赶紧把手指从那本不明经书上移开。

“这是?”五儿问向送经书过来的魏公公,她知道三爷身边有这么一个人,但是以前不常见他。

“回娘娘的话,这是贝叶经,是由贝多罗树叶制作而成的。”魏公公不急不忙地解答了五儿的疑惑。

五儿讪笑,怎么感觉随便来个人就能从她脸上的神色变化中发现她心中所想?是他们太人精了还是自己太不会掩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