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海后我靠刷题成功上岸(250)

作者:乔子芥 阅读记录

有女生还提了一下,机器人外形要威武霸气才吸引人,被负责焊接组装的两个男生应下。

楚青他们这边则敲定了使用的算法和分析方法,出题公司把她们在解决问题中可能涉及到的一些市场大数据提供了出来,这为她们的建模之路减少了一些前期搜寻数据的障碍。

二十五分钟全体会议开完,几个分工小组又开始开组内会议,把各种细节全都考虑了进去。

这个过程用时不等,楚青作为建模任务的主负责人,肩负起了数据分析的任务,其他三位成员写简单的数学模型或者跟其他两个组联络,楚青在挑选适合的数据处理模型。

同样的数据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可能得到的结果会完全不同,这些都需要仔细甄别。

整个空旷的舞台被分成了三部分,三个组分工和侧重方向截然不同一目了然。

楚青她们组算是两手抓,两边一起紧锣密鼓的讨论操作。

第二组负责营销分析的组员多一些,显然是考虑了最后评分有公司看方案后进行选择的过程。

第三组则明显偏向做出一个好机器人的方向。

无数大小摄像头从各个方向对准了这些忙碌的年轻人,拍下了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绞尽脑汁、拼命努力的样子。

楚青不光要仔细做好自己负责的工作,还要随时注意全场哪里出问题了就要去哪里。

那边编程组组内产生了分歧,吵成一团谁也不愿退让,就把楚青喊过去,楚青仔细思考过两个人提出的编程方案后,做出了将两者优点结合一下的提议……

三十个少年人,硬是在舞台上折腾出了一种工地搬砖热火朝天的感觉。

电焊在指尖绽出的飞扬火花,都是很努力的样子。

楚青组的机器人编程在三个小时的时候结束了,旁边负责组装的小组也配合着把小机器人组装起来了,就剩测试了。

而所有人都知道,测试才是最容易出问题的。

楚青这边,三个小时键盘敲到手都麻木了。在楚青挑大梁的前提下,一个人做完接近50%的工作情况下,这个不算太困难的模型总算是搭建好了。

之前一直在两组间跑动进行对接的女生负责最后的写作说明,之前她已经根据双方的状况把整体框架写完了,这时候还要把楚青他们做出来的结果整理写进去,机器人测试的结果数据也需要。

因此,建模队两个跟着楚青建模的成员留下来看她写策划,楚青则转移到了编程组现场观看测试、收集数据。

此时距离整场结束还有69分钟。

机器人变身直升机的时候卡住了,程序出错,四个人加一个楚青扑到电脑前,五双眼睛死盯着屏幕,视线从屏幕上飞快划过寻找bug。

五分钟过去了,几个人都是满头满手的汗,就连一向冷静的楚青也抿紧唇,表情难得的严酷。

时间真的太紧了,他们紧赶慢赶,竭尽全力冲刺,怎么能在这被几个bug卡住,另外几个人也凑在旁边屏住呼吸看。

楚青的指尖突然在滚动代码的屏幕上点了一下:“这里,这个循环有问题,这句代码有歧义。”

身后传来大口呼吸的声音,几人不敢太高兴,怕乐极生悲,赶忙把这段代码改了一下,重新运行程序。

机器人变形成直升飞机的过程他们一共修了代码中的四处问题,等到变形成功了,又发现螺旋桨转速不够带不起来、飞不稳。

这个问题在组装之前几人就讨论过如果发生了,采取什么解决方法,此时两个主要组装队员一头埋进了零件箱,握着钳子镊子开始进行调整。

大厨同学手上汗多到镊子都握不住,在衣服上擦了几次手。

距离结束还有20分钟时。

他们成功进行完了一轮测试,压抑的兴奋感在小队成员中间传开,仿佛看见了跋涉过漫漫长夜看见了黎明的曙光。

那边负责写报告策划的女生已经大体写完了,也抱着电脑跑过来,边看测试边记录。

几人连忙调整基础参数紧锣密鼓进行第二轮测试。

距离结束还有八分钟。

第二轮测试结束。他们在这轮测试中,针对机器人滑行转弯不稳的情况做了点小修正,剩下的变身和起飞都正常,但受限于时间,飞机起飞的高度和距离都受到了限制,且无法完成空中转弯这种高难度动作。

他们没时间做第三轮测试了。

在第二轮测试结束的时候,女生的研究测试报告+营销销售方案已经完成初稿。

最后八分钟里,他们围着机器人做了简单的贴纸和涂装,并把初稿粗略扫了一遍,修正了一些小毛病。

在嘹亮的哨声响彻整个舞台的时候,三十位选手一起放下了自己手中的工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