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有遮(重生)(32)

作者:苏一酥 阅读记录

“原来是柳兄的好日子到了,既然你都请了,那我怎么能不去?”

得到肯定的答复,柳雁似乎松了口气。他踌躇了一会:“因为都是亲眷,所以明日的酒宴没有分席,苏兄你若是介意……”

对于这个苏幕倒是不在意,他摆摆手:“客随主便,全凭柳兄安排。”

学舍里各处都在小声说话,汇聚在一起后发出的嗡嗡声就清晰可闻。

然而教大学的这位夫子却浑然不觉,他一直陶醉的闭目背诵着圣人之言。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学,钟声一响,早就收拾好东西的众学子像脱缰的野狗一样蹦起来。有些性子急的,则干脆就从窗户里跳了出去。

等到把文章背诵完后,意犹未尽的夫子睁开眼,便发现屋子里只剩下一个人还在慢吞吞的收拾东西。

毕竟身子弱,看着那些宛如踩踏现场样的人群苏幕就发憷。

不明真相的夫人对这位行事沉稳的学子很是欣赏:“不错不错,君子就要其徐如林。”

他夸赞了几句后突然有些感伤:“哎,上一次这么有耐心的还是六年前的岳清呢。可惜啊,自从他离了学馆,老夫便再也没听过他的音讯了。”

夫子一边收拾教具一边絮叨,苏幕不好先离去,只能恭敬的在一旁听着。

不过也没耽搁多久,这位夫子似乎就是顺嘴一提。在感慨岳清估计是落了榜,所以才不敢联系故师旧友后,他勉励了苏幕几句便离开了。

慢悠悠走在学馆里,苏幕只觉得考学果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大渊文风昌盛,每届科举的人数都居高不下。那些没有中举的有很多会一届又一届的去考,所以白发苍苍的老翁比比皆是。

想想参加的人,再想想每年只录取二百左右的名额。苏幕再一次确定自己是走不了科举的。

大渊的童子多三岁开蒙,等到了十来岁便对四书五经倒背如流。

相比之下,三年前刚穿越过来的苏幕连繁体字都认不全。真要去参加科举,想来纵使苦读个几年,他依然会连童试都过不了。

虽然苏家在学馆为苏幕安排了住处,但他却连去都没去过。找了邺城最好的医馆开了证明后,苏幕直接申请了走读。

开玩笑,他可不信苏家会不知道丙三班有个视杨家如仇敌的李松。

所以用脚趾甲想想,四人同住的寝舍里肯定也不会太平多少。

一场秋雨一场寒,敖文不放心苏幕的身体,最终还是请李大夫给苏幕把了脉。

而李老头也不负众望,很干脆的又开了个滋补方子。这两日府里得了嘱咐,每个人都对他虎视眈眈,只要开口都必定会先问一句话:公子,您喝药了吗?

若不是如此,苏幕也不会那么痛快就应了柳雁的邀约。毕竟在这种潮湿的日子,窝在家看书才是最舒适的选择。

小武在门口接到了人,有些疑惑的把一封信递过去:“我也不知道这是那来的,一错眼它就在车辕上了。”

苏幕接过信,信封上是铁画银钩的四个字:苏幕亲启。

咦,字迹有些熟悉。

撕开信封,里面只有一片枫叶。

而枫叶上则题着一行字:流水何太急。

小武把马车掉头,一回头就像是发现了什么新奇的事物:“公子你脸怎么红了?”

苏幕捏着那枚红叶,用力扇了扇风:“气的!”

第十六章 樊楼赴约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樊楼坐落在东华门外景明坊,它三层相高五楼相向,飞桥栏槛明暗相通。各处更是珠帘绣额,隔着老远就能看见朱红色的屋檐。

在邺城里,梁圆是销魂窟,而樊楼便是忘忧处了。

“公子,车赶不进去了。”小武有些咂舌:“怎么这么多人!”

苏幕打开车窗,街道上嘈杂纷扰,行人众多。今儿难得是个好天气,秋高气爽,很多闷了许久的人都出来散心。

“算了,让长平把车赶回去,你跟我下去步行。”

长平是敖文在京中新招的仆从,也正是上次去送药的傻大个。

听到苏幕的吩咐,坐在车辕上的长平憨笑一声:“街上人多,公子您小心被挤伤了。小人知道有条路可以绕过去,就是远了些。”

小武诧异的转头:“有路能绕?长平你对这里很熟啊。”

“嘿嘿,以前走的路多,经常在京里绕来绕去的也就知道了。”

苏幕对这摩肩擦踵的街道确实有些发憷,等到询问长平确定不会误点后便同意了绕路。

左转右转,繁华的街道被甩在身后,地面渐渐变得不平整,屋子也低矮起来。

看到那些在蹲在屋前衣衫褴褛的人,小武有些惊异:“邺城里也有穷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