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妻似锦(450)

作者:寂寞的清泉 阅读记录

韩莞面上不显,屈膝笑道,“贵客临门,谢三夫人请进。”

谢明来笑得小虎牙都露了出来,说道,“我娘极是喜欢‘玉兰花’那支曲子,想在离京之前来见一见韩姐姐。”

神色很是得意,好像他娘来见韩莞,韩莞多荣幸似的。

谢三夫人看了韩莞两眼,笑道,“好水灵的孩子。”

声音清脆,嗲嗲的。

几人进屋,上茶。

谢三夫人从头上取下一支赤金嵌宝钗给韩莞当见面礼。

韩莞没接,正色说道,“对不起,谢三夫人也听说过我跟谢家的事,你的这份心意我不能收。我欢迎你来,并不是因为你是谢三夫人,而是谢六爷的母亲。谢六爷年纪虽小,却是谦谦君子,于音律上懂得颇多,也教会了我一些东西。”

谢明来看了谢三夫人一眼,一副我跟你说了你偏不信的神色。

谢三夫人的眼睛居然闪了一下精光,又赶紧收敛。讪讪地把金钗重新插在头上,笑道,“哦,这样啊,我也不为难韩娘子了。”又笑道,“恕我冒昧,我从小就喜欢弹琴,喜欢收集好曲儿。明来说韩娘子吹的‘玉兰花’极是好听,能否吹来听听?”

韩莞脸上又重新展颜,笑道,“谢三夫人精通音律,弹得一手好琴,我怎么敢意思班门弄斧。不瞒你说,我吹得还没有谢六爷吹的好。”

谢明来帮着求情道,“韩姐姐就吹一首吧,我娘几天后就要回洪州了。”

韩莞盛情难却,只得吹了。

谢三夫人颇有些失望。韩氏吹的不说比自己差得多,还真赶不上自己儿子。又问道,“韩娘子还有什么其它好听的曲儿?”

第三百五十六章 遮遮掩掩

韩莞摇头道,“谢三夫人也应该听说了那件易子大案,我小时候被小包氏苛待,哪里会吹笛子。还是在住进西平侯府那半年学的,只会吹几支简单的曲儿。后来遇到那个樵夫……”

她把如何得到那首曲子的话又说了一遍,又道,“那些年在乡下,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吹笛子,天天跟着我师父采药制药,还要跟着下人学种菜,忙的紧。后来日子好过了,两只虎去参加聚会被人取笑,才想起小时候会吹笛子,教了他们。”

谢三夫人暗松一口气,拿起茶碗低头喝茶。

她就说嘛,她在京城的时候,只听说五家姑娘笛子吹的好,绝对不包括韩家姑娘。后来,她老人家带信来说,韩莞跟卢氏一样都是棒槌,两只蠢狗互相咬,倒把他们摘了出来……

一个人变聪明变通秀,有可能是被境遇逼迫而改变,或者说快速成长。但这个人不只变聪明变通透,连之前不善长的东西都善长了,就不是改变或成长那么简单了……

想到她老人家,谢三夫人又难掩悲伤。她还是大意了,不知是谢家那几人想通了,还是这个村姑想通了。

谢三夫人拿茶碗的手都颤了几颤,赶紧强压下这股情绪。

她先把嘴唇勾起,抬头说道,“韩娘子现在是苦尽甘来,谢家长辈都知道冤枉你了。别说他们,就是我听了,也心疼你这些年受的苦。明承那孩子很好……”

韩莞打断她的话,叹道,“苦了这么多年,许多事我都想通了。两个儿子都孝顺,我们娘仨日子过的挺好,不想改变。”

谢三夫人摇摇头,不赞同地说,“到底年轻,许多事不要意气用事。”

韩莞没接她的话,笑道,“我听说谢三夫人通音律,琴弹的极好,想来也会吹笛子吧。能否吹上一曲让我见识见识?”

谢三夫人摇头笑道,“我弹琴尚可,可不会吹笛子。”

谢明来红了脸,低下头。

韩莞笑道,“好遗憾,我家只有笛子没有琴。”突然想到什么,又笑道,“哎哟,瞧我这记性,差点把那事忘了。我的一个丫头会唱一首好听的曲儿,就是有些难,我想用笛子吹出来,可好些调子不知该怎样吹。正好请谢三夫人和谢六爷听一听,把谱子记下来。”

谢三夫人和谢明来都极是感兴趣看着她。

韩莞对蜜露说道,“去,把蜜珠叫过来。”

蜜珠进来。

韩莞说道,“你唱的那首‘采红菱’,再给谢三夫人唱一遍。”

蜜珠红了脸,说道,“那是奴婢小时候在家跟姐姐学的小曲儿,好几段,奴婢只记得前头两段,谢三夫人莫见怪。”

说着,就唱了起来:

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

得呀得郎有心,得呀得妹有情,

就好像两角菱,从来不分离呀,

我俩一条心。

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

得呀得妹有心,得呀得郎有情,

就好象两角菱,从来不分离呀,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