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全世界弘扬中华文化(308)

作者:面团包饭 阅读记录

她一边说着一边忙里忙外的伺候着老头子。

屋子中间支了一口锅,锅里熬了点米糊糊。

这日子是得过得多清苦,明明已经是2011年了,可两人仿佛还在过着上个世纪农村的日子。

“你们说这两位老人到底是经历了什么呀?他们是怎么来到这儿的?”虎金源看着两个老人家瘦小伛偻的背影忍不住跟身旁的小伙伴们小声说道。

“是战争吧。”钟梓辛有些感慨:“你看爷爷的手,如果不是被炸的怎么会变成那个样子。而且刚刚奶奶也说了爷爷的耳朵是年轻的时候被地雷给轰坏的……安桥,你在看什么?”

他俩说话的时候,安桥却被屋子的一处墙壁吸去了目光。

光秃的墙壁上贴了几张已经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是5个长相还十分年轻的小伙子,他们皮肤黝黑,身上满是泥土混合着灰尘。

墙壁前头靠着一个不知道已经用了多少年的梳妆台,梳妆台的抽屉半掩着,没关死。

安桥往里看去,看到抽屉里放着两样东西,一个印着编码的手环和一个铜质的帽徽,帽徽上还印了clc的字幕。

她一下子就认出了那是什么,不由得鼻子一酸,忍不住朝老太太问道:“奶奶,你们是从利物浦来的吗?”

老太太听到这个地名有些恍惚,似乎是因为太久没有听到了,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过了好一会儿她才回应道:“是哟,你不提我都快忘了那地方叫什么了……”

她这么一说,安桥的猜测便基本得到了证实。

看来这间屋子主人的故事,确实得从上个世纪讲起了。

“你怎么知道老奶奶是从利物浦来的?”虎金源问她。

“你们看看这些照片。”她让两个小伙伴看墙上贴着的这几张照有很多年头的老照片。

照片上还印着时间,从1916年开始到1919年。

“这是……”虎金源跟钟梓辛皆是一脸的震撼。

1916年,一战期间,英法两国先后招募了约14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

那一年,一块银元就能买30斤上等的大米,还有近10斤的猪。中国满大街的招工启事上写着。

【去欧洲吧,一个月就能拿到30法郎,只要你去了欧洲,你在中国的家属也能领10银元!】

那时的中国正在处于被帝国瓜分的动荡时期,生活艰苦,饱受饥饿的人们,为了能赚到钱,维持家庭的生活,带着对好日子的迫切,破罐子破摔的魄力,搭着轮船抵达了英法两国。

这些人中有不少甚至是刚刚成年的孩子。

当时的合同上说,中国派出的华工是不用参加战斗的,但不参加战斗这5个字的背后隐藏的却是更大的危险。

这些华工每天都走在生死的边缘,他们在战争的最前线,他们挖掘战壕,修筑攻势,掩埋尸体,清扫地雷,修路架桥。

有些华工才刚刚抵达,就被天上的轰炸机扫射的血肉横飞。

还有些华工,甚至都还没到达欧洲,就在轮船上遭遇了德军潜艇的伏击被□□击中,全部遇难。

他们走在战争的最前沿,英国人打仗,他们要在仅仅只有50米相隔的敌人面前,率先给他们挖好战壕。

面对德军的无差别攻击的炮火,这些华工们只能用铁锹,镐头,甚至是拳头还进行反抗。

可就是这样,到头来他们每月收到的薪资,也只有原本承诺的一半。

1921年,当一切结束的时候,只有11万左右的华工回到了中国,除去留在英国和法国的,还有大约2万人杳无音讯。

“奶奶!”虎金源朝老太太问道:“这些照片上的人是……?”

老太太将老头子在床上安置好,朝他们走过来,眯着眼睛去看虎金源指着的照片。

“唉呀。”老太太露出了怀念的目光,指着一张老照片上的人说:“那个时候我还没出生呢。瞧这个人,他是我爸爸。”

说完又指了指在1918年拍摄的照片里,一个看上去就很年轻的男人。

“看到这个小子了没?这就是我们家老头子。他从小就倔,胆子大的很。你们敢相信不?这个时候他才14呢。”

三人不说话,听着老太太充满怀念的声音。他们似乎预料到了这会是一个比悲伤还要悲伤的故事。

老太太已经太久没有遇到可以讲话的人了,好不容易遇到了三个说中文的中国孩子,她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她跟三人讲:“我老头子啊是后面几批去欧洲的,他看先去的人过得好赚得多,就谎报了年龄,他那时候长得高又壮,说自己是18的,竟然也没有人怀疑。才13岁就跑过去了。

18年战争结束了,他跟我爸爸都被留下来打扫战场,清扫地雷。他的手就是那时候被炸掉的。”

上一篇:年代文女配只想养猪 下一篇:窈窕无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