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山寒[种田](484)

作者:英桃 阅读记录

边城的蜂蜜凝如橘红的脂肪,平而顺滑,芳香阵阵,入口香甜,余味略苦,老管家很喜欢。

李青文拉过来不少,除了蜂蜜还有蘑菇、松子和榛子,还有自己家做的鱼肉松,鱼肉松深得苏元宝的喜爱,李青文便把制作法子教给苏家的厨娘,让她以后给苏元宝做着吃。

猪肉松更是别有一番味道呢,只是边城一直没养猪,京城这边就便利多了,啥都不缺。

从苏家回到紫藤巷子,李青文被二哥三哥带到几个药铺,找好几个大夫看了身体,都说没甚大碍,李青卓便把自己挑选的书院和私塾的名字给了幺弟,有六七个之多。

去年,江淙让丁杰给李青文寻了个书院,但李青文冬天的时候被抓走,又养了一年的伤,这个名额算是给浪费了,今年就得重新找。

在临走之前,江淙单独找了李青卓,特意叮嘱他,到京城的第一年,李青文以养身体为主。

李青文的伤势,江淙是最了解的,李青卓心里有了数,也没有逼弟弟太紧,只让他慢慢选,一个个的去看,哪个合适就去哪个。

名单之中,两所学院分别在内外城,其他的私塾都在外郊。

新帝重开科考,这对于天下所有人有志之士都是天大的喜讯,原来读书的人更加努力,无数人拿起了纸笔和书本,京城各地方的书院都快被人给撑满了,私塾便应运而生。

大梁读书人是不限制考地的,任何地方的人都可以到任何地方读书考试,京城则成了首选之地。

因为这里有“六学三馆”,有最好的学士和学生,在京城能学到比别处更多的东西,也能结识到更多的友人,所以,从去年开始,就有不少学子涌来京城。

京城外郊的庄园变成了一个个私塾,吸引着各地来的读书人。

至于为啥不在城里,那是因为内城外城的地价贵,不管是租还是买都不便宜,与其在里头挤,当然不如去外头更宽敞。

李青文他们到京城几天后,苏树清终于忙完了,坐着马车一路睡过来。

原本他下车还有些惺忪,但进了食肆,里面坐的满当当的人一嚷吵,人立刻就清醒了,抖擞精神,上了食肆的二楼。

二楼靠近睡觉的屋子,单独隔出来一个房间,苏树清坐下后,热腾腾的羊骨头就端了上来,没有多余的寒暄,他坐下,看了李青文放在桌上的纸,一边啃羊骨头,一边道:“紫云书院和万府书院不要去了,最近又走了不少有名的夫子,大都去了外头的私塾……”

所有人来京城读书,都是想好好学习,书本都是一样的,地方好与坏也没有甚大碍,选哪里当然是看夫子的名字,所以,私塾到各个书院重金挖人。

李青文点点头,这俩书院他都去过了,人满为患,他去的晚些了,学院里头住宿的地方没了,这俩地方离紫藤巷子还不近,他不太想在学院外面租房子住,太麻烦了。

李青卓也道:“月北私塾还行,虽然今年才建,但里面教书的都是有名望的。”

这个李青文虽然没去过,但是听人提起过,听说那里房子还没盖起来,到现在都在住茅草房……

前世读书的时候,李青文在小镇上,没有甚择校的苦恼,反倒是到了这里,体验到了从前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还挺新奇。

李青宏把切好的肉和菜端过来,也坐下一同吃,“仔儿不急,再好好看看,以后也许还有新的私塾要开,后面的不一定不好。”

李青文没有开口,他自己更喜欢雪音私塾一点,因为听说那里除了学堂,还有温泉,周边有一百多亩地……

可能是在边城待的久了,他更喜欢宽敞一点的地方。

当然,没有去看,他还不能定夺。

填饱了肚子,大家筷子动的慢了些,嘴巴更快了点,李青文问苏树清流民的事情,苏树清说大都护送回了并州,京城这边所剩无几。

去年的时候,各地开始赈济灾民,然后由官兵送返,京城周边是没有因灾而逃的流民了。

李青文和李青卓只能先把写好的名单暂且放下,之后再想法子打探。

苏树清还不死心呢,问李青文要不要再给户部捐点银子,李青文问他是不是又发不出俸银了,他摇头,俸禄倒是没少,但他们户部依旧紧巴巴的。

之前抄家搜出来的银子都赈灾用了,他们手里依旧不宽绰。

李青文说,一定是抄家没抄干净。

之前朝廷和百姓虚弱,他才不信那些吸食了民脂民膏的权臣们只有这点家底。

这下,苏树清没说话了,神情一下严肃下来,李青文知道,这可能是触及了什么不该说的,立刻岔开话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