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里不让我爹犯错误(197)

作者:金谷飘香 阅读记录

这中间付出了多少努力?唯有亲身经历过才晓得。

作为分局负责人,田大旺稍稍松了口气。

分局辖区内,大大小小的私营工商户不少,改造任务很重。经过全体同志的不懈努力,终于没拖后腿。

提交了总结报告,田大旺好好地过了一个星期天。

一大早,就去菜市场买了一只褪好的大公鸡,提搂着回来。孙梅英做鸡很拿手,把老家捎来的山菌、蘑菇泡发了,连鸡块带菌子,炖了一大锅。搁在公共厨房,谁家吃什么都晓得。可星期天家家户户都在改善生活,不太明显。

鸡肉炖好了,香喷喷的,老远就闻到了。

孙梅英给老何家送过去一碗。其余的,就盛在饭盆里,端到楼上。

红烧鸡块,连汤汁一起浇在白米饭上,拌一拌,甭提多好吃了。

田小苗和五一吃得头也不抬。

三子快两岁了,乳牙长出来了,也尝了尝肉味儿。

吃罢午饭,一家人顾不上休息,就去了公园。

田大旺驮着三子,一溜小跑。

孙梅英扯着五一,跟在后面。

田小苗背着水壶、提着篮子,像个勤务员。

太阳很大,暖洋洋的。

田大旺找了一张长椅,跟梅英坐下来。

五一和三子在草地上奔跑,穿得圆滚滚的,像两个小皮球。

小苗在一旁看着,晒着太阳。

田大旺瞅着娃娃们,突然说道:“梅英,咱们回老家过年,好不好?”

“好。”孙梅英点点头。

自打出来,还没回过家乡呢。以前是没时间,再加上经济紧张,舍不得花钱。现在条件好了,路费不成问题,是该回去看看了。

田小苗也想起了家乡。

五一和三子没回过老家,不晓得农村生活,也不会说方言,对老家毫无概念。

*

转眼,学校放了寒假。

田小苗窝在家里,很少出门。

这时候,《汉字简化方案》公布了,还提倡讲普通话。

田小苗又当起了小老师。

她教梅英认简化字,说普通话,还捎带着沪上方言。毕竟,本地人都说方言,在粮店工作一定要听得懂。

孙梅英对简化字很感兴趣,笔画少,好认好记,学起来没那么吃力。

“小苗,这简化字早一点颁布就好了……”

田小苗心说,文字是传统,有着很深的寓意。可站在大众的角度,简化了文字有利于扫盲。

这天,冬子和梅子来玩,三个娃娃又聚在了一起。

冬子忍不住问道:“小苗,你要回老家啊?”

“嗯。”田小苗点点头。

“小苗,我也想回老家……”

这些日子,三个娃娃接触得少了,可情谊在那里摆着,还是很亲近。

到了腊月二十七,田大旺一家登上了火车。

他和梅英请了探亲假,有十天时间。行李一大包,装的都是糖果、香烟、点心。现在买粮食要粮票,可买糕点不要,价钱虽然贵一点,但可以随便买,不限量。

跟来的时候不同,火车的速度快了不少。

第二天到了省城,就搭乘班车赶到县里。

到地方时,天刚摸黑。

田大旺一路打听着,找到县武装部。

江文松还未下班,听到有人找,赶紧迎出来。

“您是……”

廊下亮着灯,田大旺和孙梅英穿着军用棉大衣,戴着棉帽子,提着大包小包,风尘仆仆的。

“江同志,我是梅英……”

孙梅英摘下棉帽子,露出了一头短发。

“是大姐啊!”江文松很惊喜。

“江同志,这是田大旺……”

江文松上前一步,握住田大旺的手。

“大旺同志,你可回来了!”

田大旺第一次见到江文松。

可从梅英和小苗的嘴里,已经听了无数遍。这些年,他们两家保持着通信联络,逢年过节都要问候一番。

江文松给安排了招待所。

“大姐,先住下,一会儿去食堂吃饭......”

余晓华也带着娃娃们赶过来了。

她穿着风雪大衣,系着红围巾,还是过去的模样。看到孙梅英,就紧走几步,颤着嗓音喊着:“梅英姐……”

“妹子……”孙梅英也红了眼眶。

她和余晓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好一会儿才分开。

田小苗也很激动。

那些日子有多艰苦?若不是江队长和余□□帮忙,恐怕没那么顺利吧?

余晓华瞅瞅三个娃娃,只认得小苗。小苗戴着红绒线帽子,裹着红围巾,依稀有着儿时的样子。

“看看小苗都长这么高了?”

“余阿姨……”

田小苗抿着嘴,甜甜一笑。

过了年,她就满十二周岁了,个子长高了,下巴也尖了,昔日的圆圆脸变成了鹅蛋型,只有那双眼睛晶莹剔透,跟小时候一样。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