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相(167)

作者:秦君隐 阅读记录

等暖和了些,薛继才似唠家常一般打开了话匣子:“你在刑部如何?近来应该算是清闲吧?”

徐阑听了却是苦笑,连连摆手:“要真能清闲我就谢天谢地了!人在刑部,整日里连吏部礼部的事儿都得揽着,我都跟姐姐哭诉了几回了,也没见她跟主子说说。”

一想也能明白,徐阑是自小跟在宁王身边的人,宁王对他是最信任不过,正是即将登基的时候,宁王必定事无巨细与他商议……他这还真是比丞相都忙碌。

“说起吏部,今日辞官的可不少。”

徐阑叹息:“该辞的不辞,不该辞的都赶着告老还乡呢。”

“哦?”薛继胳膊肘撑着桌面,手中把玩着酒杯,提起精神看向了徐阑:“这话怎么说的?”

提起这些破烂事徐阑就忍不住苦笑:“你说说那程不惊占着御史台多少年了,他就没想过趁早回家养老吗?”

薛继想起那位程大人也是无话可说,要论抬杠,恐怕天下无人能与他匹敌。

“御史台官位又不高,他沾不着什么浑水,随口杠上两句将来史书上还能给他留个好名声,这日子多舒坦,可不就乐得在朝中看戏。”

“迟早让他回家歇着。”

话说出口也都知道这话就敢在这地方说了,两人相视一眼,都无奈地笑了。

“辞官的都有什么人?”

徐阑动了动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沉吟了片刻。“都不是什么要紧的主儿,唯独一位,你能猜到的。”

薛继稍稍皱了眉,心里隐约能听见一个声音。

“莫不是?”

“正是。”

无需道破,此时最想抽身的前朝旧臣除了张甫还能有谁?

方才一壶酒见底了,下边人又端了一壶新的过来,一揭开盖子,酒香四溢。薛继被酒香迷了神,恍惚了一阵才醒过神来。

“他还是丞相呢,说走就走啊?”

“没这么容易,他要险中取利往这刀刃上踩,掀起了风浪哪儿能让他先跑了?主子的位子一天没坐稳他就一天别想离开。”

——

待到初春将至,天气日渐回暖,城中积雪消融,枝头抽了新芽的时候,庚和三十一年已经彻底结束,随着春风迎来的是长宁元年。

到了礼部拟定的吉日,宫道一早被太监们扫的干干净净,紫宸殿外一路铺了红毯,两旁早已有御林卫身穿银甲手持长枪直身伫立,到了时辰,鼓声如惊雷般响起,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地奏乐声。

百官陆续结成队伍步入宫门,紫宸殿前停下脚步,各自整肃衣冠,等待静鞭声响起。

一声静鞭声响,殿前静了下来。

二声静鞭声响,百官垂手肃立。

三声静鞭声响,旧时的宁王如今的天子秦胥站立在高高的台阶之上,身上织金嵌银的龙袍与头上沉重的十二旒冕彰显着他天子的气势。

百官朝拜,三跪九叩,最后一叩首之后是响彻云霄的山呼万岁。

秦胥面色不改,抬手示意百官平身。

于桓走上前,随着宣旨的声音传入众人耳中,登基大典的流程算是开始了。

薛继置身百官之中,心中掀起惊涛骇浪,在登基大典之前他还未觉得有什么,真正到了今天才觉无限慷慨。今日座上的天子能得以登极,有他一份心力,何其有幸。

登基大典足足耗去了大半个上午,待看似一切尘埃落定时,秦胥起身离开,百官逐渐退下。

从这一刻起庚和年的一切都已经成为往事,往后只有长宁。

——

长宁元年二月;

表面上的风平浪静该结束了,那些早就预谋着起事的人终于开始了行动。

这一日的早朝仿佛与平日并无不同,处理了各地的奏疏,填补了去年老臣辞官留下的空档,差不多到该散朝的时候了,秦胥突然起身,沉声道:“前几日礼部已经拟定了大封六宫的事宜,除此之外,朕还有一事。”

此言一出,朝中大臣的心里其实已经有了数。

果不其然,他道:“朕之生母齐氏为先帝贵妃,如今朕既然已经奉父皇遗诏即位登基,那么贵妃齐氏理应追封为皇太后,诸位以为如何?”

这便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本来百官对齐贵妃生前所做的那些腌臜事就已经有所听闻,能忍下不言让秦胥顺利登基已是不易。

在百官眼中,秦胥若是知道分寸就不该提及此事,至少在人口中齐贵妃还能顺理成章被称为贵太妃。

可如今他既然提起此事,那就是要把陈年旧事上的一层蒙羞布摘下来,朝臣唾沫荒废唇枪舌战抗争之后,齐贵妃连贵太妃之名能不能留住都未必啊。

薛继闻听之后并未急着发声,只是揣着手紧皱眉头,低下头略加思索。

上一篇:公子如玉 下一篇:何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