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相(86)

作者:秦君隐 阅读记录

随即将梳妆盒倒着放在桌上,用护甲尖端扣着盒子底的缝儿,一使劲儿便撬开了底部的暗层。

里面果真有一小沓书信,边角还都有火烧过的痕迹,隐隐能看见泛黄发黑。

谭氏将书信取出,双手递给了定国侯。“我可没欺瞒您,仔细看吧,这可都是我废了大力气从火盆里救出来的,还有些救不回来的早已成灰了。”

定国侯一封一封看去,眉头锁的愈发紧了:“他们谋划的倒是早,还未御驾亲征就开始打这个算盘了!”

谭氏又垂下了眼,看着地面一言不发。

定国侯粗略看过了这些信件,狠狠扔在了桌上,鹰似的眼睛注视着谭氏:“那陛下到底去哪儿了,信里没提起,你说说吧。”

谭氏一笑:“胡戎……”

第46章 兵部右侍郎

若不是谭氏说的万分坚定不似有假,定国侯只怕已经命人扔她出去了。

“若是真被敌军扣下了,怎么会一点动静也没有?你要蒙老夫也换一折好点儿的戏吧!”

谭氏欠身一拜,保持着冷静说道:“并非胡戎首领胡契,是胡戎亲王胡魁。”

此言一出,定国侯眼睛直了,稍加沉思揣摩便面露欣然喜色,要是这么说来就能说得通了!

胡魁此人是当今胡戎首领胡契的亲生兄长,曾经统领胡戎铁骑称霸北方立下战功无数,也曾与大周建交每年纳贡,胡魁执政的十年间从未越过燕州这条线,故而两国相安无事。

后来胡契年岁渐长,趁胡魁染病之际起兵夺了大权,对外称封兄长为亲王,实际上就是把人圈禁了时时刻刻盯着。

这些年来朝廷习惯了北边安逸,不注意胡戎的动向,也没重视北边小国内政惹出了什么风风雨雨,真到了大战开打出了大事才想起有这么一遭……

可仔细想想细处,又觉得不对,定国侯看了看谭氏,问道:“胡魁被幽禁了这么些年,怎么就突然有本事挟持圣上了?”

谭氏低眉顺眼不显神情,只道:“老侯爷应该记得,多年以前负责与胡戎交涉的兵部尚书……如今是何等角色。那胡戎亲王虽已北废,可到底是称霸一时的主儿,怎么会没点儿自己的势力。”

那时的兵部尚书可不就是当今丞相。哦不,已被停止的丞相褚邱嘛。

“可有褚邱与胡魁通信的证据?”

“这恐怕不好找,我不在丞相府上伺候,碰不到这些物件儿。”

“那还有别的主意吗?”

“侯爷不妨以丞相之名再与胡魁通信,从他口中套话。”

定国侯眼中隐隐流露出些许赞赏的神色,只是一瞬间便垂下眼帘掩饰去,没让谭氏察觉。

“老夫会让人照顾好你女儿,你且等着吧,若是真如你所说能救回陛下,那你可是立了大功,不愁来日了。”

定国侯把问出的东西交给了冯济年,后边的事就不需要他再亲力亲为了,他之所以亲自到太子府上盘问。

无非是皇家的事情不能让外人看笑话,多少要保住最后一层遮羞布。

等大理寺开始正正经经查案,朝堂上的风向却有些不一样了,满朝的大臣争论不休,争的无非是一个功过。

要说此次行为有不妥之处的人那是太多太多,暂且放下罪过不提,要论功绩也不好算,宁王与安王一前一后入京,宁王先了安王一步,可安王请来了定国侯重振朝纲论先后则功在宁王,论轻重则功在安王。争论了几日,如何定夺仍然没有结论,这是都等着定国侯来决策。

定国侯扫过殿前百官,心中不起一丝波澜,冷静道:“宁王与安王各有功劳,不分优逊,诸位也不必再争论了。老夫想问一问,是哪位大人在危难之际破出重围给两位王爷送信的?”

安王应声道:“回叔祖父,是户部尚书陈渝靠朝廷的丝绸生意将信送出了京城,再命人百里加急送到燕州。”

定国侯只点了点头,并未做任何评价,转头看向了宁王。

宁王有些犹豫,他深知此事一旦说出来,薛继将要面临的是什么样的舆论打压,又会遭到多少人嫉妒多少暗箭中伤。

不过宁王也只是犹豫罢了,他是王爷,做不来替人考虑这种事。

“回叔祖父,是户部的薛继薛大人,他寻了一位刚过身的老秀才,又命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披麻戴孝扶着棺椁混出了京城,那孩子亲手将信送到许城送到晚辈手上。”

此言一出,果然引起了轩然大波,议论声纷纷不绝,起初是惊叹于薛继计策之绝妙,窃窃私语时赞叹一句。

不过只是片刻的惊艳,随即众人都想起了一件事,薛继不是安王的人吗?怎么会给宁王送信?

这都是碍着定国侯在上面坐着,否则就是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薛继淹死。

上一篇:公子如玉 下一篇:何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