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相(92)

作者:秦君隐 阅读记录

“清之……”

薛继尚在方才的诧异中没回过神来,听见这声呼唤眼前才看清东西,回过神来赶忙跟上前,去走到宁王身旁。“王爷有事?”

宁王挑眉看他:“你可留一点,你最近风头太过,必定有人算计着。”

谁能不知道提防,可着风向都不是他掌控的,他也没求过这一步登天的事儿啊,偏偏运气来了挡不住,他能有什么办法。

薛继甚是无奈,也只能叹息应声:“是,微臣省的。”

五月,临近仲夏,褚邱的尸首被送到了长安城外清江旁,那儿地界宽阔,鲜有人烟。

都听说过「车裂」,说白了就是五马分尸,听着便残忍,想想便渗人,除了监刑的行刑的,周围一个观刑的人都没有。

到了夜里,行刑完毕的奏报送到宫中,秦衡终于松了一口气,掐指一算剩下的便是清扫诛灭其党羽,另择一位丞相了。

要说丞相一职空缺,百官没有一个刻意提起,谁还不知道呢,张甫张大人那是圣上的亲信,这种时候除了拜张甫为丞相不会有第二种可能。

丞相的位子是没人惦记,百官惦记的都是张甫现在坐着的好位置,尚书令。

不出五日,秦衡果然走过场似的当廷询问百官意见,让满朝大臣推举新任丞相。

秦衡问话时面色和善客客气气,可朝中官员都不是第一天入仕了,心里跟明镜似的,不约而同推举了张甫,谄媚之言数不胜数。

张甫连连摆手称不敢当此重任,秦衡再三劝说将国之重器托付给张甫,张甫老泪纵横拜谢圣恩,圣上拟旨拜张甫为丞相,这便算成了。

像这种俗套的流程百官见得太多了,从来丞相一职就是早早定好的,毫无悬念,看看跟着附和几句便是了。

“张大人拜相之后尚书令一职必定空缺,诸位可有想法?”

此言一出,朝堂上那些已经闷得发慌的官员们终于提起了精神,目光在几位六部尚书身上游走,按照惯例尚书令中书令都是从各部尚书中提拔的,不知这一次好事会落在谁手上。

此时宁王上前道:“父皇,儿臣以为礼部尚书于桓堪当此任。”

一句话说下来直来直去不拖泥带水,任谁也不知如何接话。宁王没有说一句夸赞之词,就是指名道姓推举那于桓,可……理由呢?

秦衡皱了眉:“礼部?”

这一声疑惑叫礼部官员都低了头,众所周知,礼部是苦差事多而油水最少的地方,大家也都知道,这种好事从来没轮到过礼部。

于桓自然是感受到了身边同僚也好仇敌也好投来的各式各样的目光,心中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和感激立刻被一盆凉水浇灭了,再次腾升起的是愤怒和不甘。

薛继有些诧异,他虽然没参与过宁王一派的会面,却是已经对朝局有所了解。

他知道兵部和礼部都在宁王手中握着,可为什么宁王先扶持的是礼部尚书于桓?若是举荐兵部尚书章怀恩,胜算必定比于桓要大啊!

秦衡思索了许久,摇了摇头,倒也没说于桓不好,就是不批准此事。

安王见此倒是镇定,一言不发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大有坐收渔翁之利的意味,只是恐怕安王自己都没想到,这等好事还真掉到了他头上。

秦衡目光扫过百官,突然停住了:“容彻……”

被点了名的吏部尚书容彻稍稍一惊,抬起头看向座上的皇帝,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就你了……”

顿时上百双眼睛都贴到了容彻的身上,要说容彻这个晋升速度是一点不逊于薛继,别人三十年未必能到尚书令的位子上,他短短三年从吏部左侍郎升到吏部尚书,如今又被圣上钦点为尚书令,怎么叫人眼红?

秦衡已经拍板定案的事那就是确定了,谁也劝不动他更改,圣旨拟成昭告天下,一场风雨终于渐渐停息,长安城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

边关战事也到了尾声,燕州十七城回到了朝廷的手中,胡戎首领胡契被一箭毙命,亲王胡魁重掌大权,与大周朝廷修书议和,两国再次结盟交好。

兵部算是闲下来了,章怀恩时不时就唤薛继与他一同饮酒,薛继也无奈,闲来无事饮茶闲聊他倒是无所谓,这饮酒没几杯就醉了,还用不用办公了?

“行了行了,你小小年纪怎么比工部那个老头还拘束,燕州已经安定了,咱能有什么公务可办。”

章怀恩大大咧咧嚷嚷着,又让人抬了几坛酒来。

薛继知道他说的是卫思齐,心里也觉得好笑,分明几年前他还被说教是少年心性太过狂妄,这才多久?被比作卫大人了。

薛继抗不过他,顺从地喝了两杯,头脑一热便问了一句:“好哥哥,王爷当日怎么没举荐你?若是举荐你这尚书令不就拿下了吗?”

上一篇:公子如玉 下一篇:何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