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进化录+番外(80)

作者:祝愚 阅读记录

秦素玉:果然,无论认识多久了,她还是会惊叹于祝陶这无比规律的作息。

然而规律作息也是有作用的。

第二天祝陶就早早起来了,美美地去了空间,把之前接的设计单子做了,然后才出来洗漱出门找谢江他们去了。

空间的时间比的确是很厉害的金手指,但有一点它没有办法的是,它虽然增加了人们可以使用的时间,但是并不会相应减少人的疲惫度,祝陶每次利用二倍的时间,都有很严谨地按照卡在自己的身体极限内。

所以早起她不剪视频,就做点海报就行。

“小桃儿早啊!你已经吃了早餐啦?”谢江坐在客栈的大堂,面前放着一碗的牛肉米粉,是客栈提供的早餐。

祝陶面前的碗已经空了。

见祝陶点头了,谢江恨铁不成钢,“夏亚明明跟你同龄,怎么就不能学着你的作息来,每天都赖床赖到这么晚,次次出差都得有南方在,不然都不知道该让谁去叫他起床。”

看情况是,今天夏亚又赖床了......

祝陶:默默为他点个蜡。

夏亚这种明知谢江进入了工作狂状态之后还敢耽误时间的行为,勇士行为没有疑问了。

第40章 .重回高考后40只是缺点也很明显。

会榫卯技术的工匠不难找,但凡能人工打造木材家具的木匠基本上都会榫卯,毕竟这是红木家具的灵魂,越好的木材打造的家具越讲究浑然一体,榫卯结构是它们最好的选择。

可是要找到一个会榫卯技术的建造师,哪怕是在还留存这不少榫卯构造房屋的古镇,也比较困难。

看现在城市的钢铁丛林就知道了。

随着现代建造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费时、费力的建造技术,的确在慢慢地消失在社会认知当中。

它不像其他的传统技艺、文化一样便于学习,类似剪纸、雕版彩印这类的技术学习了之后还可以制作简单工艺品,榫卯虽然可以用来做家具,可除非是名贵木材,其他木料的家具很少有人会这么讲究,做房子就更别提了,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除了在乡下、在古镇的老房子,还有多少住榫卯结构房的?

年轻人不愿意学,老一辈的手艺人正在以难以挽留的速度迅速老去,谁都说不准它什么时候会消失在哪一代人的记忆中。

好在的是,现代技术的确厉害,它可以为这项传统技艺留下影音资料。

现在他们就是来拍摄可能被留下的影音资料的。

可能是古镇的生活节奏很慢,他们这一次的拍摄破天荒地没有跟从前一样赶架的模样。谢江在客栈里骂夏亚没有时间观念,走出客栈却不由自主地融入到了古镇的节奏当中变得慢了起来。

四人一同寻访到了居住在古镇一个小巷子中的钟老。

古镇基本上所有的房子都是钟老年轻的时候参与修建的,现在他年纪大了,做房子是做不了了,可偶尔也会帮镇上的人打一下家具。

他是自个儿闲不下来,钟老的儿女都离开古镇到大城市去发展了,三番几次说要带钟老一起去,都被他这个顽固的老头儿给拒绝了。

他们到钟老家的时候,钟老换了一身新衣裳,特地拿出了家里“不争气”的子孙送回来的好茶给沏上了,听见敲门二话不说就给开了。

“你们就是那什么工作室的几个小娃儿吧?”谢江之前托人联系过老人家,故而他对一行人也有所了解。

谢江作为代表人,对钟老点点头,“对,我们就是过来拍摄的。”

“给您介绍一下,我叫谢江,是工作室的负责人,这两位是我们的导演和摄影师,赵南和祝陶,还有这位夏子明。”

夏亚主要是跟过来打杂的,所以就只稍微介绍了一下,谢江也没有详细说。

钟老点头,他迎人进来,“你们怎么想到要来拍我们造房子的?这么多年了,你们还是第一个来拍的。”

“其实不是我们想的,我们对榫卯构造的房子也不是很了解,主要还是小桃儿,也就是祝陶跟我们讲了一下,我们觉得很有意义,就过来了。”

谢江这么一说,钟老就直接把目光投向了祝陶。

祝陶顶着这边钟老的目光和那边谢江的目光,惦记着自己的图纸,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是这样的爷爷,我家里的房间面积有点儿小了,但是我看够高,就想要弄一个复式想看能不能增加一点房间面积。”

“可是我家房子都住了好些年了,我寻思着也不好直接施工队上来做,就想有没有别的办法,然后查资料的时候查到了榫卯技术。”

古时候的木建筑构架一般包括柱、梁、枋、垫板、桁檩(桁架檩条)、斗拱、椽子、望板等基本构件。这些构件相互独立,需要用一定的方式连结起来才能组成房屋。在古建筑中,原则上采取榫卯连接的方式,必要时也会用铁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