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七零当知青(53)

作者:懒豆 阅读记录

是大家一起凑的肉票提前去镇上买的五花肉,刘节和大家早就说好了,知青院里谁考上或者失败落选都不要伤心,一起为成功竞选的知青们庆祝。

像付志国他们其他几个落选,确实有点遗憾。但也知道自己的实力在哪个程度,知青院里都是一起看书复习的,但是从一开始,各自的知识扎底都不一样。

像刘节和王丽芳他们两个,一个数学满分一个语文满分。就连陈梦和高美如,她们的数学和语文成绩都在九十分以上。

所以大家也不会真的嫉妒他们成功考上,毕竟自知知明还是有的。

知青院就这么多人,但四个都能当老师,于知青院而言确实是大喜事一件。相信大家的未来真的会越来越好。

“对对,感谢小悠然,感谢大家的陪伴。也感谢郑家村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这个事后就放下学习,我支持小悠然之前的说法,在任何环境中,我们都不能放弃学习。”

王丽芳也笑着说道,并鼓励大家一起继续学习。

若是之前他们没有受到楚悠然的影响,把以前丢下的书本捡回来,开始复习曾经学会这的课程内容,现在就是这样的机会,说不定都抓不住。

果然老话说的没错:“机会是留给时刻有准备的人。”

“是的,一起继续加油学习!”楚悠然也笑着点头。

九月一日,郑家村相当的热闹,学校开学。因为学校一下子多参加了四位老师,由之前的三位一下变成了七位。每个老师管一个班级,一共七个班级,五个年级。

一年级的人数最多,三个班,每个班都有四十人左右,每个班的年龄的学生都不相同的。一班是七岁到九岁;二班是十岁到十一岁;三班则是十二岁到十五岁左右。

且三班的学生当中,女生占了大部分!

至于二年级,三年级都是每班将近四十人。四年级和五年级的人数明显就少了很多,每个班不到三十人,且女生只有五六个。

就看这些班级的里的学生,便能看出之前郑家村也是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能把女孩儿送到学校来的家庭还是很少的,尤其是一直坚持读书到五年级,能考上初中的直接就少一半。由初中考高中最后剩下的也不过只有十来人。

郑家村几百户接近两千人口的大村,结果能读到初中和高中毕业的人寥寥无几。

要不是这次看到楚悠然的研究成果,以及郑宏伟一直在他爷爷老村长这边提建议,很难想像未来的郑家村的孩子出路…必定不怎么样。

所以开学的第一天,不止是孩子们激动,就是家长们也罕见的第一次送自己家的孩子上学。哪怕到了学校门口,家长们都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看着由刘节他们几个知青老师提出来的,上完早自习课,一起学做早操后,才离开。

甚至不少家长们都在感叹:“城里来的知青当老师就是不一样,居然还带着孩子们做早操,说是帮助孩子们长身高的同时,还要有强身健体的效果。”

“是的是的,我觉得今年以后我们郑家村的孩子们考初中高中的人肯定会比很多。对了对了,知青老师们还建议我们给孩子们找些牛奶和羊奶喝,说什么是补钙。”

“喝牛奶?没问题啊,咱们村什么都不多就是牛多,牛奶之前都是卖到供销社的。我看呀不如找老村长说说,让我们自己买回家给孩子喝补身体。”

“为孩子们好的事,老村长肯定同意。话说,我们是不是去问问春花,看她每天给小楚知青补什么?我想着我家孩子未来有小楚知青的十分之一聪明,我就知足了!”

“谁说不是呢?若是有小楚知青那般的聪明…我肯定做梦都要笑醒。”

是的现在郑家村村民们最希望自家的孩子学有所成,不说能像楚悠然这位女知青这般研究农业水稻之类的帮国家做贡献,只达楚悠然聪明才智中的十分之一,他们就满足。

村民的热议,楚悠然是不知道的。

她的水稻新苗七月下种,九月已经发芽不少。开始该施第三轮肥,虽说现在成长的速度达不到她之前有培植出来的水稻秧苗,却也是比楚悠然和元教授所想的速度要长得快很多。

“小楚啊,这稻秧发芽的速度比两季的稻秧要快很多。若真的按现在这种长势,明年我们真可以试种三季水稻!”

本来元教授对楚悠然提出在郑家村种植三季水稻的设想有些不认同,主要是郑家村天气不像正南方那边的天气足够炎热;更不是四季如春,没有冬季。

对于种植三季水稻的要求很高,比如当地的气候问题;比如土壤问题;比如空气环境等等各方面因素都要达到正南方地区的标准要求,才能一年实现种三季水稻的可能。

同类小说推荐: